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经济重新走上正轨

banyuesudi 2013-11-13 22:02:38 总第159期 放大 缩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11月召开,届时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将宣布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方针策略。

我坚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加强市场的作用、扩大中小型企业的机会、更有效地分配资本和改善、维持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平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的关键。当全球经济处在增长停滞不前的时期,中国的经济改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便更为重要了。

我的乐观来源于以下四点,

第一,中国的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习主席和李总理着力以政治策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他们规划了蓝图,并通过如上海自由贸易区等试点项目,允许更多的外资竞争企业入驻,及更大的利率波动,进而提振市场和合理化分配资本。其他改革,包括放宽存款利率,仍然需要落实到位,但尝试放宽贷款利率则迈进了非常积极的一步。北京方面发出的信号是,将通过与美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开放更多经济领域。

第二,中国的新领导班子强大并勇于推进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表明,有力的中央领导是成败之关键。邓小平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及1992年中国初步经济改革的建筑师;江泽民主席时期,时任总理朱镕基通过税收制度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

但在入世10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经济改革仍然停滞不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北京方面所作的政治承诺并未兑现。而新的领导班子已经发出他们准备好作出行动的有力信号,由习主席倡导的反腐倡廉运动彰显出他欲将担起政治上最敏感的国家主导型经济改革的坚定决心。

第三,中国不再有推迟必要的经济改革的资本了。中国的年经济产出从2002年的1.5万亿美元到2012年的8.3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6倍,但这种增长促进了国民的自满情绪。确实,中国通过对公共建设工程的大量资金投入安然度过了世界金融危机,但这种救急的策略并不能消除危机的隐患。持续放缓的经济增长、不断扩大的发展失衡、日益攀升的省级和地方政府债务……从发达市场疲软的消费需求到国内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面临着严酷的阻力。

第四,公众对整改的需求比以往更强烈,民众对新领导班子仍然充满了期待。

改革的推进将引进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使其更好地反映供求关系,而不是官方的规定价格。扭曲定价一直是中国的能源效率低下和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上海的新型自由贸易区是另一个积极的标志,如果上海欲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就需要更多、更广泛地获得资本,更多的投资空间和承担更大的资本流动风险。

一系列的改革显然不会通过一次党代会便一蹴而就。但11月的会议即将宣布的各项决策,将为中国经济指明一条全新的、积极的、可持续的方向。对此,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和欧盟各国,也与中国同样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