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简政放权不能被现实消解
发生在河北和郑州两个地方却经历雷同的两件“办证难”的事例,媒体介入报道后,都迅速得到了解决。事情解决了当然很好,但人们很难接受,为何个别公务人员刁难百姓这样的问题,需要被曝光和舆论关注才能解决?
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才去解决,恰恰说明平日工作的不到位。而这种工作不到位、肆意刁难百姓所发生的背景,却是国家屡次出台一系列行政简化、以人文本的政策,中央政府不断强调各级党政机关改善工作作风。两相对比之下,难免让人一声叹息。以难办的准生证为例。去年12月3日,针对当时媒体频频曝出准生证难办的现实,国家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简化准生证的办理流程。这么长时间过去,一项涉及每一个人生育权利的公共政策,依旧悬浮在无奈的现实之上。
尽管政策制定者提出简化与服务的要求,但具体执行政策的权力机构依旧沿袭着过去机关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政策制定的初衷往往与生活现实相隔千里之遥。就像准生证的办理,作为一个公民的个人信息登记,不过是政府给我们生活所提供的一种服务。既然是服务,宗旨不是制造折腾和麻烦,而是以最为方便的方式进行。然而为了一个公章“跑断腿”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人为刁难也成了常事。刁难的背后,不过是因为权力机关的办事人员掌握着老百姓生活所需要被批准的那枚公章。而这种不得不接受的无奈,几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些最为基本的生活,都要经过无数个公章的盖章签字,而不少盖章办事都要经过长久的等待与被折腾。
和讯网:治一治“办证难”的顽疾
地产大亨潘石屹在微博中披露,自己小时候为转户口跑了11趟公安局最后也没办成;广州市民描述办准生证流程:13个公章、16道手续、19个工作日,“这还不包括审批的时间,不是每次去都能办理成。”如此折腾人的事情几乎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有群众将“办证难”比作西天取经,其中流露出的是无奈,痛恨,背后透射出的是权力的傲慢与冷漠。人们感受最直接的就是一些办理人员不主动、不负责、不作为的作风,“打官腔、甩冷脸、踢皮球”的态度。尤其是在一些基层部门和边远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群众对办事流程不熟悉、投诉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公权力异化为私权就有了市场。一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随意解读政策法规,一些明明符合条件的事情硬是要“鸡蛋里挑骨头”为难群众;对于所需要的材料,从不一次性告知;就算事情办成了,也要让办证者知道“你这个事情很难办,是我照顾你才办成的”,其目的不言自明。
再者,“办证难”的背后往往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部分证件的办理各地政策不统一,一些陈旧的规章制度仍然存在,这些都给办证人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行政梗阻”。比如,公安信息都联网了,却不能到附近派出所办理而要回原籍地办理。媒体一曝光,领导一重视,马上就查处,惯常的问责路数,或许来得痛快,可是也让人担心:风头一过,有关部门和有人人员会不会依然故我?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办证难”便是“四风”问题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的一个顽疾。证件虽小,也是检验能否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一面镜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