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英文单词拼写大赛上,“癞蛤蟆”可能只是小菜一碟。但是在中国举办的全国汉字听写大会上,情况却大不相同。在中文里,这个词由3个汉字组成,一共需写46个笔划。
于爽(音)是一个14岁的参赛选手,在比赛开始后不久被淘汰。当时,于爽在一块电子屏幕上写下了这三个字,她头顶的大屏幕则向全场展示了她的答案。当她完成后,三个评审中的一个按下了“回答正确”的按钮,并给她鼓掌表示祝贺。但另外两个则表达了不同意见,指出这个小姑娘在写这三个字时,丢了一个点。“你显然过于紧张了。”一个评审说道,于爽的同伴们在后台发出了沮丧的叹息。于爽并不是唯一没能正确写出这个词的人。节目方同样也对一组成年观众进行了测试,只有30%的人正确地拼写了“癞蛤蟆”。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节目播出后进行了评论:“这是一个人人都熟知的词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8月在电视主流频道作为教育类节目播出,很快走红全国。不久之后,节目被调整到周五晚在中央一台播出,其人气之旺可以与“中国好声音”等最当红的电视节目相媲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触动了很多中国人的神经。近年来,尽管各类符号和拼写软件帮助中国人利用拼音进行快速书写,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智能手机的流行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人的语言能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制作人关正文谈到,他的灵感来自美国电视节目全国拼写大赛。他表示,当他看到一位老爷爷50年前曾参加这一节目,而今又劝说孙子参赛时,很受触动。“在美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拼写大赛让有着不同成长背景的人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美国梦。”关正文说。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在西部,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说的是维吾尔语。在南部,人们则说福建话或广东话。汉语是中国政府把多民族统一起来的重要工具。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穿着本民族的特色服装,也突出了这一点,那就是:中文把这个国家紧密团结在了一起。
有些人更加看重语言问题。中国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微博主页上发起了一项运动,呼吁中国各小学不再教授英语课程,更多地让学生学习汉语。“救救孩子,救救中文,救救我们的文化!”他经常在微博发表这种呼吁。汉语言被称作“中华文化最特别的瑰宝”、“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贡献的第五大发明”。有人希望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能够激起人们对其的热情。
在8个回合的资格赛和两轮半决赛后,160名参赛选手剩下15人有资格参加总决赛。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两名14岁女生进入了最终决赛,而她们平时主要是以学英语为主的。两名女生的老师表示,虽然英语很重要,但该校一直没有放松语文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方面的训练。“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学校是外语特长校。”该校语文老师苏云生(音)表示,“我们的学生英语的确很好,特别是口语非常流利。”这两个女生一个叫陆佳蕾,另一个叫于加敏,陆佳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她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从富有争议的中国作家余华到美国作家欧·亨利都有涉猎。她说:“我认为英语和汉语并不是互相冲突的,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美。”
(美国华尔街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