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清楚那些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家庭,在吃饭这件事上是如何运转的。对我来说,过于丰沛的食材会让我有种莫名的压力,觉得自己必须和时间赛跑,赶在它们过期或者变质之前通通吃掉,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但你知道,单身女青年的生活毫无计划可言:临时邀约的朋友聚会,一时兴起叫个外卖,或者跑到10分钟车程的父母家蹭顿大餐。这么算下来,需要自己弄饭吃的机会屈指可数。
按照我妈的说法就是,想吃什么随时买,吃多少买多少。楼下有菜市场有超市,方便得很。
“不囤东西”的精神被我最大程度地落实在行动上。我的冰箱绝大多数时间是空荡荡的,一盒酸奶、七八个鸡蛋、两袋榨菜、三个西红柿、半棵圆白菜和四个橙子,还有就是各种瓶瓶罐罐:番茄酱、色拉酱、蓝莓酱、蘑菇酱、豆瓣酱——这差不多是最惯常的状态。冷冻室的三个抽屉空了两个,唯一放了东西的那个,也只有一袋拆了封的速冻水饺孤零零地躺在里面。
比起那些守着冰箱可以三天不出门的人家,我的生活呈现出一种“拔腿就走”的状态。哪怕被临时通知去外地出差,哪怕离家十天半个月,我都不会为如何安排冰箱里吃不完的食物发愁。那种“昨天的剩饭再不吃就该坏了”或者“排骨化冻了今天必须炖出来”的事情,对我来说是一种毫无必要的负担。
没错,就是负担。
在我看来,食物是家人之间用来传递感情和表达爱意的,所以对独居的人来说,吃饭的意义就很自然地简化为填饱肚子,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追求。偶尔兴致所至给自己做顿大餐也是有的,但不是常态。
半年前,爸妈家装修,他们搬来我这里暂住。于是日子又恢复到从前,一家三口,一日三餐。以前总听别人说,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而我的切身体会是,那种每到饭点儿就有饭菜端上桌的牵挂,才最有家的感觉。
冰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饱和状态。妈妈像那些每天早上拖着小车逛早市的老太太一样,一点点地把我的冰箱填满。煲好的牛肉汤、自制的炒红果、各种新鲜蔬菜、前一天晚上剩下的米饭、一条收拾好的鲈鱼、几包稻香村的点心……
很自然地,回家吃饭成了我的默认选项。
妈妈总说饭馆里的菜太咸、油太大,尽量少在外面吃。但她也只是唠叨,从不过多干涉我的生活。那阵子,她每天都要和我确认“晚上是否在家吃饭”,不管我说吃还是不吃,她都没什么意见,只是根据我的情况来调整她的菜谱。
而我,因为有爸妈在家,生活状态自然和往常不一样。那些可有可无的聚会、临时发起的饭局我都会尽量推脱,理由只有一个:在我妈那儿订饭了。
回家吃饭的状态持续了四个月,旷日持久的装修活动终于大功告成。搬回去的那天,妈妈专门收拾起我的冰箱。她拎了个大袋子,把冰箱里的鸡翅、虾仁、西洋参、木耳、枸杞、芹菜、冬瓜统统打包带走。“这些东西你吃不了,我都拿回去,想吃就随时回家。”
看着被逐渐清空的冰箱,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有些爱是恨不得把最好的都塞给你,而有些爱是克制和尊重,是不打扰你的生活,是不想成为你的负累。
这是我能感受到的最好的爱。我知道,我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在生活,也可以随时回到父母身边,那个家永远都在。
我的生活又回到原先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但这让我觉得很踏实。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