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
新京报: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国对奶业的政策扶持就逐年大幅增加。6年来,国家对良种母牛繁育、规模牧场建设等财政补贴,已高达近两百亿元,伊利、蒙牛等奶企巨头年均获得财政补贴也均在亿元以上,历年占其市场利润差不多都在20%。
西安晚报:国家对良种母牛繁育实施补贴,是为了从源头提高奶制品的质量,国家对规模牧场建设的财政支持,也是为了避免分散养殖所带来的质量隐患。政府支持奶粉研发,会有一定正向激励作用,但仅依赖政策扶持是无法根治奶业安全难题的,更无法形成有序竞争的奶业市场。
见解:
新华网:国家对奶业的政策扶持,其初衷是好的,事实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对提高奶粉安全而言,强化监管远比财政助力研发更重要,财政助力婴幼儿奶粉研发、良种母牛繁育、规模化牧场建设等,充其量仅是提高奶粉安全的必要条件,而强化监管才是切实提高奶粉安全的绝对充分条件。
新民网:中国近年来奶业安全相比2008年之前,确实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可是,即便是奶业安全有所好转的近几年,中国奶业的安全事故仍然是频频出现,这显然与中国对奶业安全巨额资金扶持是不相称的,也可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依赖政策扶持对奶业安全所产生的正向作用,其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中国新闻网:在政策扶持力度过大之下,很容易导致奶企的政策依赖心理,从而很可能使奶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迎合政府,而不是全力抓好奶制品质量取信于消费者。即便是相关部门能够跟踪监督好这笔钱的使用,能保证这家企业提供更安全高质的奶粉,那对同处市场体系中竞争的企业是否公平?值得大家深思。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