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让游客素质再飞一会儿

yangguangjujiao 2014-05-20 14:46:21 关开亮/特约撰稿人 总第172期 放大 缩小

 

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讲过一个在美国流传已久的笑话:两个中国人在公共场所聊天,一旁的美国人听着听着以为俩人要打起来了,急拨电话报警。警察赶到后问他俩在干什么,他俩一脸诧异:“我们在耳语啊。”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旅游走出国门,这使得上述笑话及其升级版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中国在为全世界旅游业输出大量客源的同时却换回了大量的“差评”。

早在2006年8月,中国便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当时有外媒评价说:“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毫不留情地揭露和对文明旅游公约的执行力度,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可直至8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缘何不会文明出行,仍然是每次游客被曝光后必然引发的追问。

中国游客的素质真的低到无可救药了?还是政府方面教育引导得不够?答案或许就在“8年”里。8年不算短,但对于提升一个国家游客整体素质来讲,还不够长。

好游客和坏游客

要想不被讨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好游客和坏游客都是什么样子。

美国购物门户网站“社交生活”(LivingSocial)曾举办过有关世界上最糟糕游客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5个国家的5600多人,其中约4000人是美国公民。

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差劲的游客是美国人,中国人位列第二,然后是法国、俄罗斯、印度、德国、西班牙、英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爱尔兰、瑞士、澳大利亚。

美国在线旅游网站“翠婆娑”(www.triposo.com)也做过类似调查,他们让受访者回答“你认为哪国游客最糟糕”。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名声最坏的10个国家是: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和巴西。

“翠婆娑”官网称,其工作人员对62个国家的700多名游客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旅行中的不当行为,以及他们所见的游客不当举动。这些不当行为包括小偷小摸,以及在公众场合小便等。3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最糟糕的游客,他们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吵闹、粗野、肥胖、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排名第三的俄罗斯游客被认为常常喝醉酒,高达42%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游客最糟糕。

中国游客被评为第四差。“翠婆娑”官网称,不知道是中国人缺乏教养,还是更高比例的缺乏教养的中国人出国旅行,很多受访者把中国游客列为表现最差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东亚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的游客则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口碑。尤其是日本游客,普遍给人留下整洁、礼貌、安静、投诉少等印象,经常蝉联“全球最佳游客”的桂冠。

之前曾有人为中国游客素质低辩解,称西方人看不惯中国游客的某些行为不是因为素质低,而在于国际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碰撞。比如在国内,在大排档用餐或家庭聚餐时大声说话、发出很响的声音似乎没什么不妥,这甚至算得上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还是不很“糟粕”的部分。但你在国外或西餐厅这样就很扎眼。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无法解释同属东亚文化圈或者说儒家文化圈的日韩为什么在国外享有良好的口碑。二者身上最值得中国游客学习的就是懂得入乡随俗。

韩日的华丽转身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游客在世界上的口碑一度也很差。日本政府实施多种政策进行改善,比如用漫画形式出版《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告诉国民在国外不要穿着拖鞋逛街,女士穿裙子时不要蹲在地上等。经过30年的宣传教育,效果有目共睹。

韩国政府为提升游客素质和国际形象所做的努力更多。

1980年前,韩国政府因政治和经济因素考量,严格控制人们出国,那时韩国享有出国机会的只有外交官、远洋船员和输出劳工。1981年,韩国政府开始放松限制措施,1983年允许50岁以上的老人自由出国旅游,之后不断降低年龄限制,但所有出国游客要经过“素养教育”且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护照。

1989年,韩国开始全面放开出国旅游,韩国旅游发展局为出国游客配备了专门的教材和配套教育片,向游客介绍旅行常识、旅行准备、国际礼仪、外国风俗等。但由于出国人数暴增,1992年6月,素养教育制度正式废止。

全面放开出国旅游之初,虽然设有强制素养教育,但韩国游客的素质却并不高。1990年的《京乡新闻》曾报道称,当年前往日本旅游的韩国游客曾横扫电饭锅卖场,回国时至少人手一台(感觉很眼熟吧)。如果说购买家电无伤大雅,那么韩国游客到东南亚国家进行赌博、色情和补身旅游的行为则对国家形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所谓补身旅游,即部分韩国游客为了滋补,到东南亚旅游的目的就是吃熊掌、熊胆等,因此造成偷猎泛滥。1996年,泰国旅游部门特别向韩国使馆和旅游部门发出信函,呼吁韩国政府协助阻止偷猎野生熊,并希望旅行社能够劝阻韩国游客食用熊掌和熊胆。

在政府部门、旅游发展局、国家品牌委员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韩国旅游发展局2010年进行的“国际旅行礼仪调查”显示,对韩国游客礼仪的评分从2009年2.92分上升至3.66分。2008年针对航空公司服务人员和旅行社从业人员展开的调查显示,有51.5%的调查者认为,韩国游客旅行礼仪有了改善。

一位韩国导游介绍说,她希望游客都能认识到,从跨出国门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游客本人的行为就和国家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怎么样,国家便怎么样;你是什么,国家便是什么。”时刻牢记这一点,自身和国家的形象都会美好起来。

给中国游客一些时间

“中国游客比以前进步多了。”来自埃及艾因夏穆斯大学的年轻助教阿玛尔·萨义德从5年前开始兼职导游带中国团。去年9月,他正式成为北京语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来往中国多次的他自称是个“中国通”,对中国游客素质很有发言权。

去年3月,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一名15岁的男孩刻上了“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汉字以如此方式出现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古迹上,引发了中国国内和海外媒体的关注。

阿玛尔直言,神庙、金字塔等古迹不光是埃及的遗产,更是整个世界和人类历史的遗产,因此所有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的责任。媒体的曝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游客海外行为的改善,但对于各媒体的“口诛笔伐”,阿玛尔也表示,其中不乏夸大其词的报道。

“其实中国游客没有一些报道中所写得那么糟糕,埃及的各种神庙古迹上同样也有其他国家语言的刻字,不过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所以,每个国家的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外界应该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改变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总会发生。”

良好的素质还来源于对旅游的正确认识。中国游客需要明确一点,旅游不仅仅是消费,不能觉得自己花钱了就为所欲为。和上世纪80年代举着相机到处拍照的日本游客一样,如今不少中国游客一副“老子有钱就是爷”的做派,本能地排斥文明出行的恒定价值,自然给世界留下了没素质的印象。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要想着沟通,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在物质上与世界互动之后,我们更需要在精神上与世界互动。

从另一个角度讲,外国人适应蜂拥而至的中国人也需要时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人也对成群结队、到处拍照的日本游客感到不习惯。确实,在1953年奥黛丽·赫本出演的著名电影《罗马假日》中,罗马各个景点的游客多是白种人,罕见有色人种的面孔。

今天,欧美人已经习惯了日本人,开始称赞日本人有礼貌,但他们还没习惯过去被认为是穷人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游客。

中国游客终究会被世界所接纳,请给彼此一点时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