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对不起,我是警察

yangguangjingpin 2014-06-19 17:11:22 毕晓宁 总第174期 放大 缩小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国社会颇为不太平,暴恐袭击让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从昆明事件开始,中国安保防线骤然升级,反恐变得常态化,警察配枪巡逻变得常见。媒体报道称,昆明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警察用枪问题,在公安系统内部引起“从上到下”的强烈震动。2014年4月3日,公安部开展为期3个月的“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简而言之,这次专项行动的目的就是要求警力强化用枪。

民警不爱配枪、配枪的打不准、打得准的心存顾虑,这些现象是长久以来“从严控枪”的标尺下中国警察的常态。张警官是北方某地的刑警大队负责人,今年春天,他和同事一起南下出差,出发前,领导出于安全性考虑,建议一行人配枪以防万一。最终,张警官向领导提出让自己多带两个人,用人力来弥补没有配枪的劣势。张警官表示,配枪是件操心的事,不仅自己操心,领导也操心。之前他和同事出差领了枪,领导每天的“关心”电话有十多个,就怕出事。能不带就不带,能不用就不用,视枪为累赘,当突发事件降临时,警察自然无法瞬间变成神枪手。

开枪,历来都是警察所有执法行为中最为敏感、也最具争议的行为。每开一枪的背后,警察一边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一边是自身与他人安危受到威胁,要在紧急情况下一瞬间做出决定,甚至这样的决定要经得住公众和法律的反复推敲。

如今,在强化警察用枪的同时,面对普通百姓非暴恐分子时,警察频繁开枪也受到巨大关注和争议。5月30日,云南曲靖罗平县罗雄街道办白龙潭村,据事后警方通报,村民陈学理醉酒闹事,殴打警察,警察枪支走火击中陈学理;当天晚上,贵州省三穗县,村民乐德宏因为与妻子争执,酒后提着菜刀到处寻找妻子,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带枪赶到现场,僵持一阵后,警察将乐德宏击毙;5月15日,云南镇雄警方称当街开枪击伤一名“驾车冲撞赶集群众”的男子,该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这几起事件的“真相”几乎都是警方与当地民众各执一词,描述相互矛盾,现场民众多认为被击毙者非罪大恶极,本不需要开枪,而公安系统的调查却持相反意见。

这些佩戴警徽、很久没有摸过枪的年轻人,刚刚被告知要“敢于亮剑开枪”,就遭到了巨大的质疑。如何规制民警使用枪支,使其既符合国家法规,又满足处置险情之需,从而达致公权力和私权利之平衡?拉直这个问号,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对于立法者,应穷尽立法技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警察撑起一片法律蓝天。一起起司法审判事例,同样承载着规范警察权、警醒执法者的重要使命。公民法治精神同样重要。据有关专家介绍,发达国家警察涉枪纠纷较少,面对舆论压力也相对较少,与公民熟知本国警察用枪法律不无关系。加之,这些国家民众有较强法治观念,社会具备成熟的法治氛围。但在中国,公民相关法律意识还远远不够,也警示我们从法治教育上发力。

本期观察文章《垃圾焚烧学》关注了近日杭州民众抗议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起的人们对垃圾焚烧的反思,以及《区域优越感正在消弭》则关注了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地域纷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