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栋大楼同时登上了新闻,有趣的是,它们之所以上新闻,都是因为“高度问题”。
第一栋大楼来自天津。这是一栋相当“高调”的楼。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它的主体结构高度已经突破300米,不过它还在长高,到6月底,它将成为“天津第一高”。抱着这样的期许,当地新闻不无自豪地在大标题中宣称,这栋大楼将“拔高津城天际线”!
相比之下,另一栋大楼则“低调”得多。它叫做台城大厦,位于南京市中心,原本有12层,48米高,是南京市政府过去的机关办公大楼。这栋大楼现在也在加班加点赶进度,不同的是,当地政府的决定不是盖高,而是“削矮”——到了月底,拆掉这栋楼的6层,把大楼的高度降下来。
在以高为美、各地争相建高楼的当下,盖高楼的新闻自然不稀奇,而把高楼削矮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在即将动工前,南京市规划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摆出了“逆潮流而上”的原因:南京的历史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有力见证”,可是,南京却存在不少高楼影响了环境景观,需要降层,“把城市的天际线让出来”!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大部分的城市都在铆足了劲儿长高,比赛盖高楼。他们打听彼此的楼高,在楼顶上加盖灯塔“撑高”,甚至架上本不必要的天线,总之,不能输掉高度。就连开发商的广告都会以此吸引你:登上城市顶峰,与天际线做邻居。
不得不说,摩天大楼热背后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美学。根据民间研究机构摩天城市网2012年的研究报告,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以美国标准152米以上计算)总数超过300座,而美国在建摩天大楼只有6座。这种处处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特别是在城市中心耸立起的摩天大楼,让整座城市的天际线像心电图一样起伏不平。
但是,城市的高度能够等同于城市的美吗?当地记者去采访,街坊大爷跟他抱怨,他在南京城住了大半辈子,过去逛马路啊,抬头一望就是开阔的天,可后来这路越走越别扭,路两旁高楼越来越多,抬头看,一栋栋写字楼竖起来,“好像一堵墙,哎,南京城一下子‘闷了’。”
为此,南京下了决心,要削矮它的高楼。从2005年开始,当地人大代表就提议,建议去除市中心挡住视线的高楼。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最终,政府选中了市中心的原政府大楼,先拿这里开刀!
于是,推土机和吊车从今年3月份开进这座大楼附近,用静力切割的方式,拆掉屋顶,切除墙体,一层层地把大楼多出来的高度砍掉。到6月底,它的高度将降低至24.8米,再不会挡住天际线。
南京把高楼削矮,想必为此付出极大代价,是为过往规划问题“交学费”。虽然目前看到的只是一次逆流而上的孤立尝试,但也足以看出“改错”的决心。几乎在台城大厦削顶改造的同时,南京市玄武湖东岸的太阳宫也在进行改造。前不久,太阳宫已经摘掉了金色“皇冠”,高度降了10米。对于其他一些影响“天际线”的高楼,政府也会“逐步进行降层处理”。
从眼前的结果看,南京市民也许很快可以告别“举目见楼,不见长空”的处境;而从长远上来看,在城市中心盖高楼吃过一点苦头,今后再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或许将考虑更多。
其实,如何规划一条漂亮的天际线,是一门值得琢磨的科学。目前,人们唯一的标准就是“高”。可是,一条漂亮的天际线并不只意味着摩天大楼。
现代城市发展不可能回避高楼,也并非清一色的低层建筑就算漂亮。城市规划应当加强楼宇和楼群的规划,分片定位,错落有致,这样远远望去,才会是一条平滑蜿蜒的天际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如果政府想建一栋摩天大楼,“连大楼门口的停车位设计都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在英国,所有的超高层建筑都仅建在新区。
如果评选一个“世界最美天际线城市排行榜”,或许我们的城市“高度问题”大可换一种思路,不必再在高楼层数上一味拼高度,在最美天际线排行榜上攀个高峰,也不失为给城市挣来的好成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