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说好的月饼呢?

yangguangjingpin 2014-10-10 17:04:18 总第181期 放大 缩小

 

今年中秋节很多网友被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吸引了目光。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在如今强势反腐的大形势下,许多国企、央企等机关单位连职工最普通的福利——中秋节的月饼都不发了!于是,很多人出来大加抱怨,认为他们是反腐之剑所带来的无辜的“附带伤害”,也有很多人在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反腐带来的“附带伤害”在所难免,因为福利很容易变成“腐利”;一派认为反腐败不是反福利,如今的做法是矫枉过正。那么,到底福利、“腐利”的边界在哪里?如何能够制止、避免“借福利之名行贪腐之实”?

由于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和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少单位以往逢年过节都会发点慰问、纪念品。然而,受限于不同单位效益不同等因素,员工拿到手的福利也参差不齐。效益好、福利优厚的单位可以发各种价值不菲的实物、购物卡甚至现金,效益差、待遇微薄的单位可能连“提着二斤月饼回家过节”都做不到。在这种背景下,腐败很容易滋生其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滥发福利,将正常的节日福利演化成隐性的灰色待遇。

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江苏某县级干部说,刚工作那会儿,觉得当公务员真是好,基础工资虽然不多,但其他钱发得多,有时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名目。“而且在我们部门,逢年过节各种福利多得吓人,吃也吃不完,用也用不掉,总是送亲戚送朋友。别的不说,印象中那时候就没自己买过油啊茶叶啊这些东西”,“今年过年什么福利都没有,去年全年除了工资,几乎是‘裸年’。工作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而他的一位江苏同仁更是直接:往年过节储藏室里的东西摆不下,今年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买。

一方面,体制内外的福利差引发公众对收入分配的吐槽;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取消或减少节日福利也引发出“不适应症”。无论是赞还是弹,首先必须厘清福利边界。否则,接受者难以坦然,旁观者更无法心服口服。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反腐反的是三公消费、是违法交易,而不是普通员工的普通福利,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妇女节的体检。长期以来,因为有关法规对福利的制度定义显得太为宽泛,操作起来自由裁量权极大。其结果,要么是福利滥发、超发,容易滋生集体腐败,要么就是在禁令下,一些单位不清楚正常的福利究竟该怎么发,于是干脆“一刀切”,一些正常的员工福利也被禁止。合法合规的福利到底指的是什么,并不容易找到明文规定。

因此,改革的方向不应该退回到以往多福利的格局中,而应该在阳光下建立透明细化的薪酬制度,将具有隐蔽性的福利费用完全货币化,纳入到显性的现金薪酬中。在此基础上,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逐渐提高中低收入者的薪资水平,以社会统筹来扶持弱势职工群体的基本权益,最终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取消福利的争议是改革深入、反腐落实之路上必经的曲折,即使暂时不能达成共识,也不能因噎废食偏离前进的方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