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反腐“误伤”职工福利?

yangguangjujiao 2014-10-10 21:49:12 集月音/特约撰稿人 总第181期 放大 缩小

 

今年中秋节,比节日本身更火的是月饼的话题。准确来说,是应景的月饼不发了,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评论《反腐并非反职工福利》则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舆论场的激战。

反腐反掉了职工的月饼

以月饼等中秋福利为例,在反腐逐渐深入的语境下,不少企业员工确实切身感受到了福利的缩水。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4年不少雇主调整中秋福利方案,现金和消费卡发放大幅减少,还有不少企业取消了月饼发放。

这项对1415名在职人士和253家企业HR的调查显示,约10%的雇主今年不再向员工赠送月饼(券),而去年有36.2%的雇主在中秋和国庆期间向员工发放了非奖励性质的卡或者现金。意料之中的是,中秋福利从“有”到“无”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对在职国企员工的调查显示,92人称今年现金福利将取消,占受访国企员工的36.9%。由此可见,媒体言之凿凿的“反腐反掉了职工的月饼”,并非夸大其词。

利益受损则必有意见的反弹。对于取消中秋福利,超过50%的被调查员工表示不能接受,而今年对于公司中秋福利表示满意的员工不足20%。

八项规定出台已近两年,削减掉的福利其实远不止月饼一项,不少年节关怀和补贴名目普遍缩水甚至消失。随之而来陆陆续续见诸报端的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公务员或者其他体制内员工收入大减、生活寒酸、地位下降、体面不再,见人便是牢骚满腹、苦水满怀,甚至不少人最终用脚投票离开了体制。人们对类似的故事乐见其成,认为这是反腐震慑下的正本清源,也是公务员向正常职业的回归。

但同样是福利干净利落的肃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则呈现出迥异的画风。如上文所述的招聘网站的调查,取消中秋福利,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没有影响到生活品质,也会心生失落与怨怼。

来自凤凰网的问卷调查更是印证了公众情绪中的起伏和波澜。这项吸引了24.6万网友参与投票、1.4万网友评论的调查显示,近9成网友认为职工福利不该省,8成网友认为反腐跟职工福利不应该扯上关系。如此一边倒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触动既得利益,哪怕微小到几块月饼,也必然招致相关利益者的抵抗。

有论者尝试以“福利刚性”的概念来解释公众复杂纠结的心态。“福利刚性”,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接受上升不能接受下降的心理预期。尽管月饼不值多少钱,可当既得福利被取消,人难免会有不适应。月饼引发的福利之争,映照出取消既得福利的复杂和困难。普通职工为月饼而不满,那些隐性福利的更大既得利益者,当然更是如此。

搭上福利便车的腐败不得不反

当有些人为自己仅有的些许福利竭力呐喊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抵抗福利的取消,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八项规定本义是端正党风官风约束公权力,反腐反的则是三公消费和权力腐败,为何会有人得出“反腐反掉职工福利”的结论?

有媒体抽丝剥茧,深刻剖析其成因,明确将矛头指向了官僚主义和乱作为的权力。官僚主义致使一些地方将反腐习惯性地当成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为“反腐政绩”,在短时间内动员一切力量,动用一切资源去执行上级规定,宁可得罪普通员工,也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雷厉风行”。而对反腐充满抵触情绪的官员自然更加不甘寂寞,他们不敢公然去抵制八项规定,于是就带着“刻意误解规定”的情绪去执行,以反腐之名缩减员工福利,是在以乱作为、乱执行为反腐倡廉制造矛盾和阻力。就这样,普通职工被心怀不轨的权力拉入统一阵线,成为讨价还价的砝码,这正是部分官员消极抵抗避重就轻的策略。

于普通人而言,所谓被伤害的利益,不过是中秋少几块月饼,端午少几颗粽子,更多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关怀,而非本质上的利益受损。而且能利落革除的利益必然缺少制度的有力支撑,比如用公款发月饼显然违反了相关规定,仅在9月1日到7日的短短几天内,中纪委就通报了20起违规发放月饼、补贴的典型案例。所以说将不发月饼引申为“反腐伤害了职工福利”,显然放大了所谓的伤害。普通公众只关照自身,认定自己并非腐败者,却因反腐而正当权益受损,充满被伤害的消极情绪,进而质疑反腐,是对反腐的误读,可谓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一个早就达成的共识是,福利和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披着福利外衣的“部门红利”,其实就是一个部门的群体腐败。今年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显示,有7家央企超发福利11亿元,6家国企违规发出1.7亿元职工福利。而以实物形式发放的福利采购,“一进一出”向来缺乏监督,正是腐败的高发区。部分福利还沦为高管“特供”,高层的一项福利开支就是基层职工的十倍多。所以因取消福利而真正伤筋动骨的,其实是以福利为名浪费共帑、中饱私囊的既得利益者。

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肃清腐败的枝枝蔓蔓,必然会在福利领域大刀阔斧地施展拳脚,因而对滥发福利从严控制,并不是反腐的“矫枉过正”。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才刚刚取得初步成效,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万万不能因为福利的争议而释放锁在笼子里的洪水猛兽。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取消福利的争议是改革深入、反腐落实之路上必经的曲折,即使暂时不能达成共识,也不能因噎废食从而偏离前进的方向。

工资与福利体系的纠偏是大势所趋

无论改革还是反腐,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增进公众福利弥合收入鸿沟。基层职工的待遇按理来说应该只增不减,但目前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员工,也就是泛体制内的普通工作人员,本身没有利益寻租的权力和腐败贪污的机会,却因福利缩水而收入锐减。他们才是真正因反腐而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人群。

这个问题其实不辨自明,体制内工作者,尤其公务员,真正账面上的工资并不高,其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往往通过丰厚的福利来实现。据媒体报道,中国公务员的工资已经7年未做调整,但工资调整莫说提上日程,仅仅拿出来讨论便会招致巨大的舆论压力。公众的反应之所以过激,源于公务员等群体享受着丰厚的福利待遇,给他们增加工资只会助长社会不公从而拉大收入差距。而工资一直原地踏步,反腐又要彻底清除福利这个腐败的温床,那么基层员工留恋福利的强烈诉求也不能说是无理取闹。

说到底是当下收入分配的扭曲导致了这对互为因果的深刻矛盾。过去计划经济时,中国企业普遍实行低工资制,多种福利是与薪酬并行的分配制度。经过时代变迁,这种落后的分配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要求,反而助长了贪污腐败,所以必须纠偏、必须改革。

在正常的薪酬制度中,劳动的价值应该由透明公开的工资收入来体现,公务员等体制内员工也概莫能外,所谓福利只能是工资收入外锦上添花的少量补充。试图以单位内小范围不透明的福利来争取弱势职工的权益,抹平社会分配的差距,注定只会在扭曲的路上越走越偏。之前新华社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的调查显示,央企的福利费高可占工资总额20%~30%,低则不足每年百元,福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最终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所以改革的方向不应该退回到以往多福利的格局中,而应该在阳光下建立透明细化的薪酬制度,将具有隐蔽性的福利费用完全货币化,纳入到显性的现金薪酬中。在此基础上,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逐渐提高中低收入者的薪资水平,以社会统筹来扶持弱势职工群体的基本权益,最终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另外,公众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福利理念。像月饼等实物福利是过去单位对职工生活大包大揽的惯性延续,实质的福利保障意义微乎其微。真正的福利应该是面向全民的公共保障,比如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在此意义上,实现广泛的全民受惠的福利保障系统,远比发几盒月饼更有意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