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存在两个割裂的信贷市场

banyuesudi 2014-12-05 18:26:48 总第185期 放大 缩小

 

中国政府认识到,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正被过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得快要窒息了。房地产泡沫也许已开始破灭,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是中国政府积极寻求的。因此除非出现严重崩盘,否则中国央行基本上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救市。

更关键的是,官员们开始看到修补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危险。自2008年初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两倍,超过120万亿元人民币(合19.6万亿美元),远高于同期的美国。然而,尽管货币存在大量的流动性,但沪指现在不到7年前水平的一半。随着中国经济继续放缓,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在2008年推出时获得了一片掌声,但是现在来看已经精疲力竭,甚至连中国政府内部最为坚定的凯恩斯主义者都开始质疑新一轮刺激的逻辑了。

还有其他原因造成一些官员对货币政策丧失了一定的信心。尽管他们频繁调整基准利率,但意图并没有贯彻到实体经济中。例如,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为每年6.3%,但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影子银行业的当前利率高达15%至20%。

让央行官员感到沮丧的是,下调基准利率往往导致自由市场出现“不正确”的回应,结果是利率变得更高,而不是更低。最近几个月,大量的企业违约,进一步推高了企业贷款的风险溢价。

一些观察人士也认为,自由市场的利率高,事实上,正是因为较低的基准利率。中国央行努力控制和下调基准利率,迄今只是鼓励国有部门消耗更多信贷,那些中小企业几乎拿不到贷款。这些努力还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并拉大了国有企业相对于私营竞争对手的优势。

所有这些事实使向私营部门贷款风险更大。就是这些风险,再加上通胀预期,支撑了自由市场居高不下的利率。

一些批评人士谈到中国存在两个割裂的信贷市场:一个面向国有企业和为数不多的大型私企;另一个面向其他经济领域——它们的相对规模为大约2/3至1/3。

对这两个信贷市场的分裂感到失望的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尝试向农村借款者和小企业注入流动性,并选择性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避免一般宽松的流动性和全面降息。但这一新招迄今没有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欧洲,流行的做法是将其归咎于银行为实体经济做得太差或太少的放贷政策。事实上,欧洲真正的问题是缺乏信贷需求。中国还没有面临这个问题,但这只是因为与欧洲相比,国营企业不怎么关心投资的盈利能力。推出货币和财政刺激很容易,但就像中国呈现出来的那样,甚至在你打算缩减刺激计划之前,它就可能停止发挥作用了。

(英国FT)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