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这一名句无疑十分契合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跟随互联网时代而生的“互联网思维”,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人们口中的时髦词汇,彷佛记不住这“五字词汇”就没法出门见人似的。
“互联网思维”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在3年前的一次大型活动上,李彦宏告诫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时至今日,“互联网思维”这一提法已经上升为一种商界观念,有论者还提炼出互联网思维的5个关键词,即便捷、参与、免费、数据思维和用户体验。复星集团CEO梁信军甚至认为,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普及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更多被逐渐运用到一些传统企业和行业的身上。医药、餐饮、房产、百货、电子、物流、通讯、新闻出版,不一而足。“互联网思维”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其本身是否已经相当成熟,这些涉足互联网思维的行业过得如何,今天可以用三个例子解开这些答案。
万科:商业地产的第一口螃蟹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集团正在尝试用“互联网思维”构筑独具特色的商业住宅。这实际上与他们宣称的“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一脉相承。一个最新的动向是,万科集团计划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像世界展示其商业住宅“第五食堂”的别样生活。据《中国商报》报道,从2010年开始,万科就逐步在全国各万科新社区试行其自主经营的“第五食堂”,而在万科米兰世博会“食堂”的主题概念中,“以食物构建社区”成为其一个响亮的口号。“第五食堂”将由万科物业公司自主经营,为业主提供实惠的就餐服务。在“第五食堂”中,食物的材料和烹饪将更加安全、放心、丰富、多样。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的一番话讲出了万科集团的勃勃雄心——“下一个十年,万科将面临脱胎换骨的转型”。万科集团也将逐步从“卖住宅”转身成为“卖服务”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商。特别引人期待的是,万科社区关注并将重点引进教育、医疗等资源。仅以北京地区为例,2014年在自营业态中,万科将建设4个咖啡、面包坊、5个第五食堂、5个童玩中心和1个4PM学堂。
而万科之所以敢这么放手做的背后,实际上与万科主动接纳互联网、学习和实践互联网思维紧密相关。2013年下半年,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和中高层管理人士陆续接触了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小米等多家内地知名企业。万科社区商业也与互联网有了初步融合,万科社区商业与阿里巴巴淘点点服务平台签约搭建网络客户端,实现业主随时随地全天候式的下单、付款。
如果以上陈述依旧不能让您看懂万科“互联网思维”的运用,那么以下这组数据应该更加具备说服力:2014年3月,万科发布了集团2013年年报。年报的摘要部分是一份简短的“致股东书”,在这份仅有1060字的“致股东书”中,“互联网”3个字一共出现了7次。
从“现实网”涉足互联网,万科的种种举措都承载着万科人从“好房子”到“好邻居”蓝图的努力。毛大庆坦言,“以前的万科所重视的可能只是建好房子,而现在,万科要以房屋质量为基础,更多地去倡导‘好服务’和‘好邻居’这两个概念。”“城市配套服务商,将会是万科新的使命和角色。”但是,这些受到“互联网思维”驱动的想法在逐步变成现实的同时,也面临相应困难。比如,位于北京昌平的金隅万科广场,目前的“提袋率”、运营管理队伍、商场活动的推广和服务、对顾客群的认知和黏合,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毕竟,配套措施不能吸引人,“好邻居”就会受到波及。
可以说,万科集团在商业地产竖起了“互联网思维”的大旗,但这口“螃蟹”好不好吃,显然还需要时间来论证。
小米:“饥饿营销”中的饥饿
相比万科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豪情壮志,小米公司在通讯领域运用互联网思维可谓驾轻就熟,谱写了一道传奇。这家由雷军掌舵的公司成立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10年,在短短4年时间内,熟练运用其用户思维、数据思维、粉丝思维,取得令人刮目的成绩。最新的资料显示,就在10月底,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排在其前面的,是韩国的三星公司和美国的苹果公司。
小米如此火爆,很重要一点是熟谙了用户思维。从小米青春版、小米2、小米2S到小米3S、红米、红米1S、红米Note,小米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非常短促,平均花费不到10个月。这个总部位于北京的专注智能产品研发的公司,主打的一张牌就是高性价比,把高配置参数的手机以低廉的价格卖出,使用户在品尝到价格诱惑的同时,还不忘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进行“铺天盖地”的转发抽奖活动。在设计、运用一系列轰动性事件和话题,抓住用户的眼球的同时,其采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饥饿”因素,描绘出一幅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更加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另一方面,和苹果的“果粉”一样,小米手机同样培养了一批“米粉”,这是小米互联网思维营销模式带来的宝贵财富。当然,小米本身也懂得如何与他们建立良性联系,比如,会定期举办“米粉节”,推出小米配件、纪念衫、微电影等延伸产品。这些通过各种活动、各个渠道汇集的万千“米粉”构成了小米的粉丝文化,也即我们强调的互联网受众“黏性”。
“米粉”能量究竟有多大?一个最新的数据令人震惊:在2014年“双十一”活动中,小米在淘宝天猫平台上总共销售手机116万台,销售额达到15.6亿元,约占天猫11月11日总销售额的3%,成功卫冕单店第一。而就在“双十一”结束的第二天,小米将互联网思维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了视频领域。11月12日,优酷土豆集团在上海宣布与小米公司达成资本和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
毫不夸张地说,小米公司诞生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也将继续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寻找新的突破。不过,在新突破还未来临之前,小米公司不得不面对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某些“幸福的烦恼”:“饥饿营销”背后的供应链不稳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副作用、线上销售背后的手机质量缺陷和服务滞后、缺乏专业的品牌推广和独特的品牌文化,等等。
众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众筹”也是互联网思维运用下的一个新产物。其意思是汇集多人的投资力量,支持他人的奋斗和努力,也可指通过接受来自多方的零散投资为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尝试提供资金。目前,众筹已在大量领域得到应用,如疾病治疗、艺术家资助、初创企业、开源软件开发、发明推广、科学研究和民间项目等。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众筹出书的事迹引发了人们对众筹的广泛思考。
今年7月,周鸿祎在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网”上为自己的新书开展众筹。结果,在短短一个月内,周鸿祎众筹到的金额刷新了行业众筹记录,达到人民币161万元,而来自企业团购渠道的总预订量也超过10万册。《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对此写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出书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样的数据无疑让人惊讶,难道互联网思维的魔力真有如此强大?其实,在参与众筹的众多成员中,更多人可能并非冲着周鸿祎的书籍而去,因为真正吸引人的不仅是那一本书,同时还有分享会的入场券,拿到入场券的人可以聆听周鸿祎的个人演讲和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对话,等等。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周鸿祎本人还效仿“巴菲特的午餐”,与13位创业者一起吃了一顿“秘密午餐会”,现场点评了诸多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对于众筹者来说,这样的体验简直十分难得。而对周鸿祎本人来讲,为了出版一本书而众筹,显然不是因为没钱,调动广大粉丝的参与感和热情度才是其初衷和本意。
而在成功的另一面,众筹也有失败和惹争议的例子。比如,最近就有一篇名为“西少爷赖账,众筹的钱该怎么讨回来”的文章在网上掀起了阵阵波澜。不可否认的是,众筹能够实现风险分摊,但对于更广泛的“众筹开店”、“众筹买房”来说,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管理权限交叉、责任分配不均、意见无法统一、退出机制不全,都是互联网思维下“众筹模式”面前难啃的“骨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