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别闹了,春晚

yangguangjujiao 2015-02-13 15:55:37 总第190期 放大 缩小

一号厅,1800平方米。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舞台。

这个物理性描述的空间,意味着什么?几年前,记者采访赵本山,说起这个表演空间,确实是他的兴致所在——如此格局的演出空间,“演员与观众很难建立互动,现在基本上用掌声代替了笑声,但自然兴奋与强迫兴奋是两码事,强迫兴奋不再是快乐,而是劳动。”很可惜,当时能记录并发布出来的只是赵氏幽默,没有真正的演艺经验,记者很难体会专业演员的空间敏感。赵本山满腔热情的“空间”观察与思考,未及认真对待,便失去了传播。

1998年,春晚正式启用一号厅。如此空间格局,这台晚会究竟以电视为主导,还是以舞台为主导来控制;或者两者结合以及如何结合,其间的矛盾——赵本山空间敏感中的不适应感,其实贯穿至今。

物理性空间对表演改造的决定性力量,虽然基本不为观众所能感知,却强大无比。在这样的舞台上,赵本山说他的表演基本上要“吼”;而说相声的冯巩,单凭口说,已无法控制场面,必须加入剧烈肢体运动的小品动作……所有的舞台经验,都面临挑战。而更大舞台,比如团体操式的表演形式,开始进入这一表演空间。看上去,这是以电视为主导控制力的上升。只是,形式与内容由此分离,春晚真正的“主角”,甚至只是主持人。

仅仅是空间带来的形式与内容的分离?没这么简单。这个空间,要装的内容太多。

《三联生活周刊》持续性对春晚的观察与记录里,有收获的重要事实之一是:2010年的春晚,业内估计,广告收入有6.5亿元,这相当于广告收入排名第二的湖南卫视全年广告额的1/3。而一台春晚的投入,“直接制作成本只有1000万元左右”。所以,春晚是一个利润神话,它的投资回报率高达600%。放松一些来看,那个演播大厅,如果空间小了,赞助商都不够坐。

在这个空间里,内容生产的结构性安排又如何?记者的采访,众位直接当事人给出的答案,简言之,即命题作文。比如2011年,不可避免地要有如下内容:建党90周年、亚运会、送别“十一五”迎来“十二五”、百姓抗击玉树地震、汶川三年重建提前完成、感动中国式的人物或者道德楷模;表演军队生活、农民工生活、海外华人、少数民族……这当然很丰富。只是,中国更丰富的是层级制度。从最重要的创作者的角度看,在这种层级结构之下,渐次形成的事实逻辑则是:创作者猜测导演的意图,导演猜测领导的反应,领导猜测可能会有的意见……大年三十未结束之前,所有参与者,其实只有一种状态:紧张!

紧张之下,加之多年如此循环,其结果,春晚导演甚至告诉本刊:“观众的标准经常比领导还严格。”晚会,以及娱乐、快乐的本意,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下,自然逐渐消失。

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成长于计划与市场经济更迭时期,并成熟于市场经济时代的春晚,其生成并发育过程,包含了太多因素。演艺资源的控制、行政资源的倾斜、收视资源的独占……这台晚会整体上看,是计划经济的制作、市场经济的销售。所以,唯一而且空前。春晚导演自然可以很真实也很坦然地说:“批评者不知道春晚意味着什么!”

但是,垄断集合了所有资源后,消费者呢?春晚的真问题何在,难道它真如超过80%的收视率那样可以“骄傲”?

1800平方米的一号厅,在这个空间里,年三十的这台晚会是希望让超过80%中国观众娱乐并且快乐的。真问题,赵本山其实早已提醒:自然兴奋与强迫兴奋是两码事。1800平方米的大空间,仅凭正常状态制造快乐的基础——亲和力,已嫌困难;这个时候,众多利益相涌而至,其结果自然是,用亲切到极致的方式消灭了亲和力。那么,快乐何来呢?                                  

                              (三联生活周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