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2月28日,柴静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他们独立制作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播出仅一天,就引爆网络播放近亿。这段一个多小时的片子,讨论了一个惠及所有人的话题——雾霾是什么,从哪里来,应该怎么办?
尽管柴静为这个节目策划一年多,四处采访、征询诸多同行和专家的意见,但在大众层面,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一个半隐退的著名的、CCTV前主持人,以这样的姿态复出,想不惊艳也难。
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这部纪录片随后引发的巨大争议。这当中既有情绪、站队,也有不少理性的探讨。某种程度上,争议并不完全是来自权威、专业人士,而是个人化的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议题设置,然后,带动民间粉丝意见,形成广泛的争议。重新梳理柴静所引发的争议,最有价值的是剔除那些口水和泡沫,看看还有哪些真问题值得继续思索。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