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客”。什么是创客?这一提法透露出什么样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近日,一篇名为《创客李克强:创造一个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的文章,为有关问题提供了较为完整和权威的答案。
《创客李克强》首先刊发在一家市场化的新闻类杂志网站上,之后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新网等重要网站均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篇文章较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影响其权威性,反而让这篇长篇时政通讯因接“地气”而显得形式鲜活,增加了可读性。这篇通讯以简政放权为线索,梳理了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两年多来的施政过程。“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文章认为,李克强就像是一个“创客”,“上海自贸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等富有新意的改革举措,都是政府改革的“产品”。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重点概念,在政府未来施政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囿于篇幅原因,政府工作报告对有关概念的描述并不多,只是简明地提到,“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等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底有何深意?具有什么内涵?有关政策实现的路径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次全国两会会上会下讨论的热点问题。《创客李克强》全文8000多字,通篇阅读后会发现,其主旨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内容高度契合,再结合这篇文章出现的时间、方式,可知文章是政府工作报告部分核心内容的注解。因此,这篇文章透露出的改革定位、施政方向等信号,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文章认为,构建创业型社会与政府的正常关系至关重要。要想得到一个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就必须“切割”多余低效的行政管束。过去两年多国务院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改革,其重要目的就是要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建立创新型社会铺路。这种表述也透露了未来的施政方向,为了保障社会的创新活力,简政放权将会进行到底,某些贪恋手里那点小小权力的政府部门或官员,必须要放手、放权才行。
值得关注的是,这篇文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作出了明确的改革定位——“30多年前,中国有很多人在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淘了第一桶金。现在我们正激励大众创造‘新的第一桶金’!”可以想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望被提升到类似当年改革开放那样的政策高度。2014年是20多年来GDP增速最低的一年,但去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却大幅超过了前一年,这种相对优质的GDP,无疑与“两创”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这一结果,也让决策者对“两创”寄予厚望,希望它可以重拾30年前改革开放的雄风,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不利局面下,带领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理念,经过今年两会的洗礼,相信会变得愈加清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还处于酝酿阶段,具体举措预计将陆续出台,相信“两创”在带给更多人致富机会的同时,也将让更多人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北京青年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