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专车之争

yangguangjingpin 2015-05-25 11:57:53 毕晓宁 总第196期 放大 缩小

 

五一的时候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吸引着读者的视线。4月30日,一群穿着制服的人冲进“优步”广州办公室,将其查封。“优步”即Uber,是一款“舶来”的打车软件。广州市交委和工商局的这次行动被誉为硝烟弥漫的专车市场上最响的一记枪声,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展开了对专车的打击行动。

滴滴、快的、易到用车,中国的专车市场一直都不寂寞,“优步”这个舶来品自去年2月强势进入,让表面上看起来高端漂亮、实则内里风雨飘摇的市场更加阴晴不定。简单来讲,专车抢了出租车司机的饭碗,从一开始,就面对着出租车这个“劲敌”,再加上自身的各种限制和缺点,以及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前途凶险。比如,专车司机的背景调查并不严格,有关人士甚至指出,其中有一些人有犯罪前科;一旦乘客乘坐专车发生事故,事故责任认定困难;更重要的是,政策认可风险不小。早上,有关人士表示大力支持专车(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到了晚上,趁其不备,就来个突然袭击、关门大吉。

专车的运营模式,正是如今形势下大热的“互联网+”语境下共享经济和P2P商业生态在各领域开花的一个缩影。它的遍地生根,势必以“新兴姿态”构成对传统的出租车、租房等服务性行业的强烈冲击。

如果要用一个实际例子来印证“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的金句,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自牢固的垄断利益阻挠,正是在分析出租市场改革难启的原因时,各方高度一致的首要答案。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这种几乎是躺着赚钱的模式,其利益诱惑有多大,对于改革的抵抗力就有多强。如果纯粹只是政府部门的既得利益,改革突破的可能性或不至于这么渺茫。在这个管制市场中,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既得利益群体。

事实上,这个群体对于可能的变革的警惕性比官方更高。譬如在相关部门对打车软件进行表态之前,全国多个城市就已出现了出租车司机的停运、罢工潮,甚至引发与专车之间的直接冲突。

打车软件的出现,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到出租车市场改革的“波心”,是激起一些涟漪,发生一些改变,还是被水流吞噬、“雁过无痕”?利益这块蛋糕坚硬如铁,想要分一杯羹的各方各派虎视眈眈,积极尝试的结果是满口鲜血、铩羽而归,还是在未来的未来将打破垄断局面?皆未可知。

有人说,见过火的人是回不到没有火的时代的,已经被调动起来的社会资源不可能再沉睡下去,与其逃避,与其毫不留情地封杀,不如与代表新技术力量的Uber们站在一起,运用好中国的环境优势积极支持技术革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