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电子书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如临大敌,认为离纸质书“灭亡”不远了,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现在是2015年,仍然有人在为纸质书的未来担忧。随着电子书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也许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如今的形势就像是电子书带领各大门派(电脑、手机、Kindle和各种pad)围攻光明顶,纸质书是否能凭一己之力坚守阵地?
当当网副总裁阚敏认为,电子阅读的社交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传统读书时代,阅读相对是一种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之间的互动、读者和内容商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普遍的需求,这就为图书电商提供了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电子书带来恐慌?
从古至今,书的载体改变了很多次,但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电子阅读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竟然带来了恐慌。电子书在图书市场积极地要求分一杯羹,而与此同时已经把另一只手伸向了整个市场。相对于电子书,纸质书价格高是事实,也无法改变,更别提网上随处可以下载的盗版电子书。纸质书真的要狼狈收场、躲进博物馆里吗?
“电子书改变了阅读形式,这是必然的。因为谁为消费者节省成本,消费者就会拥护谁。”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说,一本新书发行,可能要等到一个月后书店才有货,并且不打折,但一个星期或十天之后,花几块钱就可以看到完整版的电子书。单从价格来讲,纸质书似乎是半点优势也没有。
齐鲁书社副社长陈修亮表示:“出版社的利益被挤压……出版社给网络书店的折扣和实体书店是一样的,但是网络书店最后结款的时候,会扣除宣传费用,而这部分费用正好贴补了他们压低书价的损失。出版社成了电商与传统书店价格战的买单者。”
对于作家来说,电子书的流行也不是好消息。吴怀尧说,对于按照销量结算版税的作家来说,卖出一本纸质书,普遍会按照定价的8%至10%结算,比较高的可达到12%至15%,电子书的收益分成也会按照售价的比例。“但是电子书的售价不会像纸质书那么高,有的甚至非常低,这就造成了作家所得版税收入比纸质书低得多。”以畅销书《狼图腾》为例,纸质书定价为39.8元,网络售价为19.9元,而打折后的Kindle电子书价格仅为两元。“目前70%至80%的电子书版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收益少得等同于没有。”
而电子书造成的盗版,又是一个新的担忧,这使得陈修亮所在的齐鲁书社迟迟没有进行电子书销售。在一些学术搜索网站,只要输入检索内容,就可以列出相应书页的照片,并且显示出书籍的页码、出版社等内容。很多书扫描上传,都是未经许可授权的。在搜索网站上输入一本书的书名,可以找到大量该书的txt或pdf格式的盗版内容。“假如电子书盗版后,成为人人都可以复制粘贴的东西,谁还会买纸质书?”
与此相对的是,网络平台成为电子时代的获益者,以当当网为例,电子书月下载量将近千万左右。而有些出版社因为薄利多销,也搭上了电子书时代的顺风车。比如中信出版社,每年电子书的收入达到2000万。
诗意的浪漫永远不可缺少
电子书更便宜,携带更轻便,印刷成本更低,这是无可否认的。而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认为,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简单说,它能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一本带着书香和墨香的书拿在手里的感觉绝对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
在数字阅读时代,我们习惯了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获得碎片化的信息,但当我们想静下心来做一些深度阅读时往往发现,冰冷的电子设备更适合快餐式的阅读,而且有太多干扰,从电脑到手机、从微博到微信,不知不觉间就得了“注意力障碍”的病,注意力最长只能维持阅读百十来个字的时间。
某种程度上,电子书是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产物,什么都要快,物极必反,大家又开始追求慢生活,纸质书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一本书、一杯茶,代替了一部手机、一杯咖啡。
对于这点,实体书店的经营者最有发言权。经过多年艰难适应后,实体书店逐渐找到了生存空间。书店不仅仅卖书,还在卖体验、卖服务,比如方所、西西弗、言几又这样的新型书店已经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步伐,杭州也有了24小时书店“悦览树”。
喜欢写作的人,大多也会有纸质书情结。现在为人所熟知的畅销书作家南派三叔、天下霸唱、江南等早年混迹于天涯,真正让他们声名鹊起的还是作品结集成书以后。网络小说成千上万,真正能出版纸质书放到书店的不多,能吸引上百万人购买的就更少。那些从线上走到线下的畅销书作家对纸质书仍然抱有极强的敬畏之心——读者愿意掏钱买书才是对作家的最大肯定。
虽然因为电子书而获益,但当当网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名挑战Kindle,公开信说,纸质书不会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什么能在‘仪式感’这件事上胜过它”。$nextpage$
纸质书“武林至尊”不可动摇
作为电子阅读市场的里程碑,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网络书城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由此引发了电子阅读市场的全球热潮。对此,业内人士一度放出豪言:电子书将在5年内终结纸质书时代。
然而,市场用事实有力地回击了这一豪言:自2013年起电子书市场急剧扩张的势头趋向稳定,增速放缓。2014年,电子书市场继续呈下降趋势。
电子书市场只是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内力未必深厚,而纸质书自有神功护体,坚守阵地,而不必狼狈收场。
内容乏力拖累销量
相关调查表明,国内电子书新书品种在2014年继续呈下降趋势,为19.8万种,但纸质书的品种数达到了132万种,比上年增幅扩大。电子书市场的停滞乃至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纸质书市场份额的提升。
“这是一个必然现象,内容跟不上,阅读器再好、商业模式再好都没用,图书市场重点就是内容。”对于电子书市场出现的发展颓势,较早进入这一行业的北京某图书出版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表示担忧,“网络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涉嫌粗制滥造,尤其是都市类、情感类、武侠类等,多数都是闭门造车的狂想狂编,甚至就是剪刀浆糊版,内容非常粗糙,缺乏思想内涵,更谈不上深度了,这样下去肯定没有出路。但是,好的内容从哪儿来,对每个电子书商来说都是最为挠头的事情。”
业内知名的尼尔森图书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电子书仅占读者购买图书总数的23%,而平装书占据了42%的份额,精装书占25%。电子书发展已然陷入了停滞。
“国学热”
调查发现,有82.35%的受访者表示看过电子书,有17.6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看过电子书,这是阅读习惯的问题。有读者表示:“最早用PDA看,后来是MP4、MP5,再后来就是手机、汉王、Kindle,看电子书和看传统的纸质图书感觉非常不一样。虽然它非常方便、图书存量大等等,但是阅读起来还是不如纸质书那么舒服。”
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等文化现象的出现,古籍图书阅读渐成潮流。很多读者认为,目前市场流行的电子书阅读器阅读现代的横版图书还可以,但是,古籍的竖排图书阅读起来就非常不方便了。“阅读不仅仅是看那些字,版式、字体等都是图书包含的信息,这一点,电子书和纸质书真的没法比。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手感也好,阅读投入感也好,互动感也好,感觉电子书只适合用来看流行书,好书还是得看纸质的。”“仪式感”当真非常重要。
可深度阅读图书数量有限
自2007年起,纸质书在电子书的冲击下是否会逐渐消亡,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书并没有体现出替代力,甚至连与纸质书平分秋色的能力都没有,传统纸质图书市场并没有如外界想象或推测得那样“凄凉”。究其原因,缺乏可深度阅读的电子图书资源太少是主因。
调查数据显示,25%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书内容“非常不丰富”,12.5%的受访者认为内容“一般”,82.3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传统经典图书的电子化,以填补电子书的内容空白。“网上也好,电子书服务商也好,提供的好书数量太少,真正值得尝试阅读的图书少之又少。”有读者表示,Kindle“每天推送的书挺多,介绍也挺吸引人,但很多书里面的内容确实不敢恭维,尤其是所谓的畅销书,基本上都是快餐类的。不客气地说,这几年中文原创精品图书确实很少,和传统的经典图书没法比。有些畅销书确实炒作得不错,销量也不错,但是内涵还是不够,大多只适合浅阅读。”对于电子书的内容困境,从事电子书市场营销的河北经销商姜先生表示:“阅读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越做越精致,但内容不行。现在多数网络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小说题材重复、故事老套、语言粗俗直白,甚至低俗。尤其是那些打着文学招牌的‘类文学读物’,说是文学,其实跟文学没多大关系,就跟兑水奶差不多。说到底,还是国内优秀的作者少,外国有好书,翻译跟不上。”
电子书定价尚缺认同感
虽然,相对于纸质书,电子书价格要低很多,但相对于它自身来说,有的定价还是过高。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消费者对网络电子图书的付费意愿还非常低。尽管已经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了28.9%,但实际付费用户的比例仍然不足10%。部分电子图书的定价确实有点高,以亚马逊书城为例,部分定价稍低的电子书售价相当于纸质书的两折左右,但部分图书的定价达到纸质书六折以上水平。《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全二册)》的市场纸质图书定价138元,而Kindle电子书的价格却高达78元;《国学旨归:干支哲学(一)》的市场纸质书定价138元,Kindle电子书价格为86.7元,达到惊人的6.3折。同样的情况,在汉王书城也比比皆是。“太贵了,有点不太值当。买本纸质书,可以随时翻阅,算是个物件,好的图书还可以传家。电子书算什么呢?看完就拉倒了。”
无论我们将以何种方式阅读,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仍是必需的“给养”。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还有人认为,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