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7日开始,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拐卖儿童是否应一律判死刑”的讨论不断发酵。拐卖人口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人贩子令人深恶痛绝。然而,对人贩子的惩罚是不是应该判处死刑、死刑真的能够抑制拐卖人口的犯罪吗?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坦率说,“人贩子一律死刑”的话题,只是市民话题,并不值得严肃的法理讨论。只不过,在争论中人们很快就发现,简单的法理解释,并不能回应“人贩子一律死刑”内含的丰富表达内容,也没有考虑到这种朋友圈示威的溢出效应。朋友圈的“人贩子一律死刑”,与其说是在表达观点,倒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示威姿态;与其说是想修改某一法条,还不如说是想刺激社会机制运转起来。在参与公共决策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以矫枉过正的逻辑、刺人眼目的观点将某一问题,尤其是那些社会治理痼疾变为公用议题,几乎是解决该问题成本最低的方法。
朋友圈里刷屏的“人贩子必死”,更大的困扰是朴素的正义观。每一次对“贩卖儿童一律死刑”的转发和点赞,都那么义正辞严。这种正义感,因为朴素,所以扎根很深;因为质朴,所以改变很难。但只要我们选择的是一条现代法治的道路,就必须在这种朴素的正义感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建立通道。而当前法治建设尚未真正触及民众的理念和精神层面,从朴素正义观进化至符合现代理念的法治观,仍有不小的距离。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