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老家休假时,一位领导突然发来紧急的“求助”信息,让我赶紧写首祝寿词给他,估摸着他是正在参加一位老寿星的七十大寿。收到信息时,我竟然愣了几分钟,先是头脑一片空白,然后就疑虑着这个祝寿词是个什么东西?领导这是要个普通的祝福语?还是要一首祝寿诗词?可是,不管是哪一样,这一下子要我整出一篇像样的祝寿词来,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我迅速地在脑袋瓜里搜索着相关的词汇,琢磨着怎么样也不能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啊,可搜遍了脑袋瓜连肠子都翻遍了愣是没有理出个头绪来,除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就只剩下了一片空白,正想把思绪再往前拉得久远一点,希冀着能看到“腹有诗书”的曙光,焦急的领导已经放弃信息求助,直接来了个“追魂夺命CALL”,这下好了,我也只能果断放弃自我创作(实际上也得承认一时半会也确实创作不出来),求助“度娘”了,这下子真得感叹科技的发达、网友的智慧,没两分钟,我就搞定了两首词,复制粘贴直接给领导发过去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交了差事,也至于让领导临场说不出话来就已经功德圆满了。
我是属于事后要总结反省的那一类人,这次事件之后我深深地被自己的“健忘”和“无知”震撼到了,有些不甘,有些懊恼,更有些后怕——这要是离了“度娘”,我还能好好地生活和工作吗?意识到这一点,焦虑就会随之而来。之后,在与朋友聚会时,情绪严重受此事件影响的我向他们陈述了事件本身并抛出了上面那个问题,没想到啊,原来所有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其中,一位友人更是进一步提出,“别说是让你临场做诗了,就是谁现在随口说一句突然想到的古诗词,不通过百度,你能马上接出下半句吗?”问题一出,我们一个个顿时便陷入了面面相觑的情境,一个个都在想“不至于吧,出个题来试试”。于是,有人便出了一个听上去有点熟悉,但愣是难住了一票人的上半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看着我们个个紧锁眉头,没人能答出下半句,出题人有些急了,“这个你们要是都接不上来,可就实在对不起徐炼了,他可是花了八节课的时间讲解这首诗啊!”此话一出,我们都已经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了,徐老师当年讲解这首诗的情境还历历在目,可偏偏都只记得这首诗的前两句,出题的这句咋都想不起来,哎,真真是辜负和枉费了徐老师的谆谆教诲,他老人家要是知道了,估计会吐血不止吧?
在知道不止我一人提诗就蒙之后,果然没有之前那么抑郁了,但不能随口念出诗的症结还是时时刺痛着我,特别是我们办公室有一位70后的大姐姐,总能在我们谈论各自喜欢的诗人和文人时,随口念出她喜欢的诗句来,每每这个时候都能深深地打击到我们这一群80、90后们。更别提,前两年岳阳楼推出背全整首《岳阳楼记》就免门票的事情给我们造成的伤害了,这是赤裸裸的智商不够要钱来凑的节奏啊。思及此,估摸着就算全国的旅游景点都能实施背诗免门票,也能赚不少钱,因为现今能背出全首古诗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们常常说,有网络真好!网络的发达让我们更便捷地享受着生活与工作的便利,不懂不熟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网查询答案,就连要写个祝寿词什么的都能在网上找到现成的已经编撰好的诗句。只是,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都很少进行反思,习惯着一有问题就问“度娘”,一有麻烦就找网络,忘记了自己本来具备的知识,忘记了要有自己的记忆与思考,更忘记了曾经读一首诗时自己内心的感触。我很喜欢诗词,但是如今我也将喜欢的那些诗忘得差不多了,零星想起来的诗句七零八落的,往往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古代文学的爱好者了。有反省就会有进步,意识到我已不能随口念出诗来的时候,我要开始约束我自己的网络依赖症了,学学小朋友多念念诗,多背背反而更能增强记忆力不是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