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苹果和三星处于主导地位,一些已经过时的品牌,例如诺基亚和黑莓依旧为大家熟悉,但小米依然没什么人知道。
然而这家成立仅仅5年的公司,已经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成为令竞争对手敬畏的智能手机供应商。而且小米海外扩张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美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实体,而两国在科技上的重要性更是两倍于其经济。
三十年来,中美科技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这里发明,那里生产”(手机包装盒上会写着“加利福尼亚设计”,但是在中国深圳生产的)。小米的诞生则是预示着这种关系结束的众多信号中的一个。小米手机设计精良、价位低廉,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依赖互联网建立了一个领先的生产和销售体制。
5年时间,小米从专注于设计新手机界面的创业公司,发展为去年在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打败三星的手机供应商。
小米的产品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小米仅靠卖自己的产品就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2014年年底,小米的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相较第一轮融资时增加了18000%。用多个不同指标衡量,小米都是最具价值的新兴公司。
小米被称为“中国的苹果”,这个称呼既带有对小米设计能力的一丝敬畏,也有一种觉得小米山寨别人设计的嘲弄。两种反应都是有依据的,有的小米手机确实跟市场上的其他产品看起来不一样(小米3),而有的则是高度模仿苹果手机(小米4)。
小米由雷军2010年在北京创立。计算机专家雷军现在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富有个人魅力的企业家,可想而知,其会经常被人拿来与乔布斯比较。两人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发布会上的演讲风格和穿着也很相似。
小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飞速增长,更在于它如何增长。从创立之初,这个公司就是在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都成为常态的假设下进行设计的。小米能够快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大工具的反向推动。
一家硬件公司却是从软件开始做起,是因为雷军明白计算机的悖论。那就是在硬件先进的情况下,更多的不同是由软件造成的。小米最初的产品是一批批更新迭代的MIUI(小米至今仍每周推出更新的MIUI)。这种快速的迭代、发布、反馈周期,给小米带来了早期的一群粉丝并为后来开发生产的手机硬件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操作系统。
一年后,小米一开始出货,但只在网上销售,经常是以 “限量抢购”的形式。这些 “限量抢购”往往在几小时内把库存卖光。这些做法使得小米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很短的时间内小米就成为全球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公司。
手机硬件业务扩张将是对小米公司最为重要的。智能手机是全世界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复杂产品,甩开竞争对手汽车和电视好几条街。
虽然苹果发明了iPhone,三星推广了智能手机,但是小米向世界证明了,高端奢侈品和低端产品之间,可以有一个市场。小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始满足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印度这些市场中快速增加的中产阶级的需求。这些市场不久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小米在美国市场也有机会,因为质优价廉的消费品也能使美国消费者受益。竞争风险一如既往,对美国公司来说,最危险的是不把小米当回事。
小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外国设计产品的进口国了。小米是首批采用新方法让中国成为设计、电子商务和服务的创新中心的公司之一。小米给中美公司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种新的风险,即风险不再是中国公司抄袭太多,而是美国公司从中国公司那里学得太少。
(美国CNN)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