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国考与遴选:着眼公平,各用所长

yangguangjujiao 2015-10-30 17:08:59 总第207期 放大 缩小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有关规定刚刚公告,一些新的要求和变化引起准备报考的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特别是一个显著的政策调整,即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不再面向在职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即“参公人员”)。这就是说,今后在职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将不能再通过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办法,实现所谓“人往高处走”的职业晋级,而必须参加体制内竞争,通过参加中央机关面向基层机关公务员的公开遴选的方式,达成自己的职业愿景。

自2011年以来,中央机关一直在推行“公开遴选”的人才选拔制度。以5年来的经验而知,遴选的公务员,综合素质高,熟悉基层工作,在中央机关得到的认可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是时候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区别不同选拔平台的分界线了:将体制内的公开遴选与面向体制外人才的国考,彻底分离,以实现在职公务员和社会人才分别甄选,各尽所长,公平竞争,增强人才选拔制度对于不同需求的适应性,也使各级各系统的人才使用与储备,变得更合理也更具规划性。而且,此举亦能避免对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人才的“虹吸效应”,从而使公务员队伍结构更加均衡。

在此次招录政策变革之前,国考对于在职公务员的限制,仅仅是规定了“服务期限不满2年的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这些年,“公考”、“国考”之热,有目共睹。每年有许多在职公务员在“国考”竞技场上,与应届毕业生等社会人才拼笔试、竞面试。由于各自背景、特点不同,这种“混战”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是在职者与无职者竞争,公众难免忧虑其间公平有无保障,大量应届毕业生会不会沦为“陪考者”而空耗时光与精力;二是,当下舆论常指责一些人先考个不起眼的基层公务员,然后利用在职时间和资源,全力以赴备考“国考”,以期一朝中榜鱼跃龙门,根本无心为民服务,是为公帑的一种隐形腐败,也容易滋生不良的工作作风。所以,规定国家公务员考试今后只面对体制外人员,而对于已经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基层公务员如果想进入中央机关等,可走公开遴选渠道。如此,既避免不同来源人才不恰当的混合竞争,又可在公开遴选制度上通过限制报考职位等方法,促使在职公务员参加公开遴选时避免盲目与投机,更慎重地着眼于个人与公务两方面的长远发展目标。

根据统计,今年的“国考”,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相比去年的2.2万增加五千余人,又刷新了历史最高值。这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下自然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不应该简单将“关闭在职公务员参考入口”这一变化,理解为竞争对象的此消彼长。结合国家公务员局对于今年种种政策调整的解释,比如关于“将加大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力度”的强调等,可知,公务员“国考”和“遴选”两条选贤任能通道的建设,未来都将朝向更加公平、更加科学、更具规划意识而谋。                                

                                                      (燕赵都市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