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近日发布数据,称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6.9%,仅低于第二季度7%的增长速度。这一数据令本来就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怀疑的人们质疑。这一数字让人很难直接针对其进行分析,而不得不抱着质疑的态度对其是否可信进行解读。所以,应该从两个层次入手,解读这一最新数据。
6.9%的数据异乎寻常。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在于它所涵盖的这一个季度里,关于中国经济的传言甚嚣尘上。7月,中国股市崩盘,狂跌幅度达40%,直接从峰顶跌至谷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股价。8月,人民币贬值更坐实了中国经济遭遇难关的说法。还有一连串的调查,都指出中国制造业出现萎缩。
这一连串不利消息之后,6.9%显然是一个极好的增长数据。尽管这已经是2009年——即全球金融危机总严重的时期以来,中国季度经济增长值中的最低数据,但是现在的基数却是当年的2倍之多。稳步推进的经济增长平衡模式可能是达成这一数据的原因。日用品出口商表示,中国的工厂面临困境。2015年第三季度,工业领域同比增长5.8%,是20多年来的最低值。但中国正在改变。第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达8.6%,是2011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
同样,尽管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却不断减少。2015年1月至9月,中国总投资额同比增加10.3%,是15年来最低值。但扣除物价原因,2015年9月,零售业增长比达到10.8%,保持了7个月以来持续的增长势头。此外,第三季度,中国人收入也有所增长,增速达到了同比7.7%。
上述这些数字可信度有多高?分析者由此分成了两类:一部分认为从中国经济面临的残酷现实看,中国的数据完全是作假;另一部分认为中国对数据确实有所润色,夸大了增长值,但并非全不可信。后者的看法似乎有着更多依据。
关于数据最大的怀疑聚焦在一系列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指向性标志上。例如,功率输出,2015年以来增长率仅为0.1%,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远低于政府给出的数据。进口也很不理想,9月同比下降近18%。但这些指数都是研究工业领域发展情况的风向标,而中国的工业确实正在经历最严重的萧条。
更温和的质疑态度似乎更有道理。中国似乎确实对经济增长数据做了一点修正。统计局方面调整了数值增长值,并将其归因于通货膨胀。第三季度,数值增长值为6.2%,但政府统计整体价格跌幅为0.7%,因此实际增长幅度为6.9%。这很奇怪。因为第三季度消费者价格增长了一点,增幅达1.4%。不过,很多明显的紧缩是由生产者价格造成的。这样看来,相关数据反映的是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而非国内通货紧缩。
第三季度中国数据增长同比增幅为6.2%,明显低于第二季度7.1%的增速。这是1999年以来最低增长值。不过,小商品价格下跌让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显得好看了那么一点。由此造成的进口下跌直接造成了贸易顺差大幅增长,提升了经济增长总值。根据中国国际资金公司的分析,除去净出口,中国的国内需求数据增长幅度大概在5%左右。这一数据当然明显低于政府发布的数据。但是对于经济硬着陆的中国来说,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