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2015年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其中一项“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榜,自由职业首次超过公务员、教师等传统意义上的稳定职业,排列第一。自由职业者最幸福?一时在舆论场里引发了争论。
什么样的职业最幸福?这几乎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普遍的认识中,工作较为稳定、工作节奏和压力相对较低的职业最容易幸福,这也是几年来公务员这一职业高居榜首的原因。事实上,这几年,在有关职业幸福度的调查中,最幸福职业也是在变化着的,只是“自由职业者”跃居榜首,还是让人吃了一惊。
在中国,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工作,原本是不大受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抗压能力小、风险大,尤其是缴纳社保,在很多社会福利都与组织、企业挂钩的情况下,自由职业意味着需要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那么,自由职业者为何成为最幸福的职业?是调查不够科学还是社会形态与人们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
不可否认,人们在评判自由职业时,总难免带入一种审美上的亲近感。比如,从名字上看,它契合绝大多数人对于“自由”的向往,但自由职业也仍面临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压力。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哪怕在今天,一个人完全处于“自由职业”状态,未与组织化的企业和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成为无“单位”的人,也很容易被认为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
剔除价值观上的偏好和就业环境的影响,理想状态下的自由职业,应该是那些敢于追求独立又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之人的一种最佳选择。它与全职性工作并不存在价值上的高低之分,而应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囿于观念、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给人以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
自由职业者的时代,真的到来了么?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