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幸福”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yangguangjujiao 2015-12-03 23:32:39 唐映红/特约撰稿人 总第209期 放大 缩小

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2015年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其中一项“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排行榜,自由职业首次超过公务员、教师等传统意义上的稳定职业,排列第一,教师和政府官员紧随其后,位居第二、第三。那么,自由职业真的最具幸福感吗?

一般来说,“公众眼中的最具幸福感职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未知其抽样原则、样本群体和样本大小之前,无法对调查结论的效度进行评价。假设调查是在可信的基础上,这项调查反映了公众社会心理相比前面几年有了显著的变化。

“有钱有闲”的普适性

结合近几年的社会经济背景来看待,调查所反映的公众社会心理变化更可能与大多数职业的压力和危机感增大有关。换言之,自由职业能上升至首位,未必是因为自由职业有多么好,而更可能是其他职业变得更糟所形成的对比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当社会大多数职业都变得越来越糟糕时,人们就会对自由职业充满憧憬和期待,这反映了人们的围城心理,城里人羡慕城外人,城外人羡慕城里人。之所以会出现围城效应,就在于世道不好的社会语境下,每个职业的人都更容易感受和记住自己从业的萧条,而对其他职业的萧条无感。当体制内职业普遍在高压整肃吏治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挤压下,自由职业因为是自我雇佣,与其他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雇佣模式,也因此就更容易被其他受雇于组织机构的公众所羡慕。

因此,自由职业被公众认为最具幸福感,不过是自由职业的弊端和萧条是绝大多数被雇佣的公众所不了解罢了。当其他职业普遍萧条的大背景下,自由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从科学的角度,要甄别和判断这项调查结论需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数据交叉比较。横向而言,应该有在包括自由职业在内的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幸福感调查数据作参照;纵向而言,需要与前面历年包括自由职业在内的各种职业的幸福感调查数据作对比,而且要比较原始分数,而不是经过统计转换的标准分数。(这就要求历年调查所使用的调查工具必须一致,否则结果的差异就可能使工具的差异所带来的。)

至于自由职业之所以被别人羡慕的原因是“有钱有闲”,应该说“有钱有闲”是具有普世性的一个幸福标尺。当人们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对所从事的职业前景越来越悲观的情况下,经济和闲暇对社会人群幸福感的影响权重也越来越大。在心理学的框架里,人们的幸福感首先就来源于社会比较;而在“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时,社会比较权重最大也就是金钱。金钱作为交换社会各种资源的中介,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社会各种资源。在越是感到或者担心匮乏的时代,拥有更多资源同时也意味着更强的安全感,意味着更可能得到各种需求,包括欲望的满足。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模型里,人们的各种需求是分不同层级的,只有低层级的需求得到满足,更高一层级的需求才会主导人们的行为追求。在广为传播的通俗版本里,需求金字塔包含了从低到高的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宿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高度分工化的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这里面各个层级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经济的增加而实现。换言之,经济因素(金钱)作为保障人们需求满足的最常见和必要资源,与人们普遍感受的幸福休戚相关。

但是,现代积极心理学认为,需求的满足是人们感到幸福的最简单和最基本条件,匮乏是不会幸福的。不过,由金钱所代表的物质生活带给人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欲望满足的基础上,而俗话说的“欲壑难填”反映了欲望的满足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最简单的比方就是,饥肠辘辘时,第一个馒头价值连城,第二个馒头也弥足珍贵,第三个馒头就开始勉为其难,第四个馒头就可有可无,第五个馒头根本就是累赘。同样的道理,当100元钱能带给一个人的满足感,在获得了此项满足后,后面的100元却难以带来同样的满足感;要获得同样的满足感就可能需要200元、300元。对一个富人来说,要获得一个穷人得到100元的满足感,可能需要获得100万元才能匹配。建立在欲望满足基础上的经济所代表的是生物性的幸福,而人类更重要,也更隽永的幸福则与经济没有必然关系,而建立在意义感基础上的价值满足,即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精力和时间的人与事,它能带给个体以有价值的意义。

换言之,正如俗话讲的那样,“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经济对于人们的生物性幸福举足重轻。你没有钱就买不到果腹的食物,买不到起码的生存保障。但人类超越动物性的幸福却是金钱未必能够买来的,金钱能买来美女环绕,却买不来相濡以沫;金钱能买来奴隶的谄媚,却买不来人们的尊重。如果经济就能解释人类的幸福,那么,富人的苦恼和焦虑并不比穷人更少又如何解释呢?

职业幸福的价值核心

既此,自由职业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不仅仅是“有钱”——事实上,许多自由职业并不能挣多少钱——而是自由职业能带给人们欠缺的重要价值:自由。当然,许多钱能带给人们经济自由,但自由的含义绝非经济自由所蕴含的狭隘范畴。当人们的自由感越匮乏,受到的桎梏越明显,自由的价值也就越具有诱惑力。所以,自由职业能被更多公众所艳羡,很大的因素就在于自由职业有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选择自由,特别是近年体制内职业使人们受到越来越多的桎梏,例如,高校教师要报销课题费所付出的精力、时间足以令人憋屈、崩溃。无论是基层公务员,还是教师,甚至政府官员,当他们感受到自由越来越少时,自由职业所蕴含的自由价值也就越成为人们艳羡的对象。

相对而言,在经济不景气、世道不好的大气候中,虽然自由职业也难免萧条不振,但自由职业毕竟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给自由职业者。因为简单的幸福或许跟经济有关,但真正的幸福却来自金钱也无法满足和购买而来的积极价值意义,它根植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从另一个角度,尽管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各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因而每个人所追求或感受的幸福也相当悬殊。有人以金钱为追求,为了金钱可以牺牲朋友亲人,只要他认为值得,他就幸福。有人以带给他人快乐为追求,即使淡泊金钱也不改其志,他也同样是幸福。但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无论人们的幸福感来源多么悬殊,形态多么迥异,但所有的幸福都有着共同的要素,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与观念上的认同和肯定。钱能带给一个人积极、愉悦的体验,而且他也认同并且肯定这样的方式是自己想要的,他当然就是幸福的;带给别人快乐能使另一个人体验到积极、愉悦的感受,而且他也同样认同并且肯定是自己想要的,他也同样幸福。无论人群多么不同,时代如何变迁,幸福感的来源千姿百态,但幸福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生理上与大脑伏隔核的快乐中枢的满足有关。

所以,在现时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下,年轻人在做职业规划时,最重要的要点就一定是两个基本问题的肯定回答:“快乐吗?”“满意吗?”快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满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是自己的价值核心是什么?信仰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价值核心,没有稳定的信仰或信念体系,各种各样纷繁的因素都能干扰和影响未来职业的幸福感。无论世道多么不好,经济如何地不景气,越能带给自己“快乐”和“满意”的职业,也就越值得追求和坚持。大浪淘沙,最能坚持,也最能笑到最后的,恰好最可能是那些从事这符合自己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的人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