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今年国庆黄金周,观众看完电影《湄公河行动》,先稍稍放缓紧绷了两小时的心,然后跑到微博、豆瓣上留下这句评价。
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中,云南缉毒总队长高刚接受特殊任务,率领一支骁勇善战的战斗小组进入泰国境内,与潜伏在泰国的情报员方新武碰头。调查发现,真正的凶手在残害无辜中国船员后,不但逍遥法外,更意图利用毒品制造更大的阴谋。历经数轮生死鏖战,毒枭“糯卡”最终落网。
除了真实事件本身的震撼性,影片呈现出的刺激、热血效果深深令观众折服,纷纷称赞制作水准直追超“燃”的好莱坞大片,“这是前所未有的主旋律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庆黄金周档期,这部主旋律片叫好又叫座,一跃成为票房黑马。
《湄公河行动》的导演林超贤曾表示,他不希望把这个惨重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是真的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
主演张涵予、彭于晏等人演绎的热血硬汉形象震人魂魄,而惊险飞车、人潮混战、跳火车等复杂场景里的追捕和打斗,更给观众带来相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且节奏紧张,感觉一分钟都松懈不得。外媒影评人此前点评《湄公河行动》——“我已不记得上次为一部动作片欢呼雀跃是什么时候了。极其郑重地建议人们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记住一定系好安全带”。
《湄公河行动》引发热议,许多观众感到意外,主旋律电影原来也能深入人心,收获漂亮的票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对此毫不意外。“主旋律和大众电影、大众文化本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虽然过去人们有时候觉得主旋律电影就应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而是用来说教的。”
在尹鸿看来,《湄公河行动》中,国家为了不让13个公民白白死去,要还他们清白,这里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凌驾于个体之上,这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主流价值,是大家能够共享的。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观众看到,即使在小花、小鲜肉偶像当道的娱乐时代,主旋律电影仍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尹鸿觉得,当下观众的需求多种多样,包括追求娱乐,但是对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认同渠道。“过去观众们都去追捧小鲜肉偶像片,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很好的认同通道。”
目前对《湄公河行动》的诸多影评里,频频出现“好莱坞化”、“中国好莱坞”的字眼。但尹鸿表示,大家用不着去追求“中国好莱坞”、“好莱坞在中国”,人类原本就有一些共享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分国界。
“好莱坞是受全世界欢迎的,好的电影不仅能满足本土需要,更可能是世界电影。所以我们主流价值要和人类普遍性价值之间达到融合,这样中国电影才不仅仅是中国的,还能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接受。这是我们的目标。将来中国电影也应该这样,在更宽阔的地区被接受。中国不仅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还能和世界文化融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