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四岁的孩子走在路上看到尼格买提,可能都会学着他主持的样子,大喊一声“开门大吉”。很多人认识尼格买提是因为《开心辞典》,更多的人熟悉他是在《开门大吉》。观众习惯地称他为“小尼”,却很少有人说出他的全名:尼格买提·热合曼。
2016年,对于尼格买提来说,是一个节点。这一年是他走上主持之路的第十年,这一年也让他真正圆梦央视春晚,成为春晚正式主持人之一。他称之为“梦想照亮现实”,“十年的时间,央视带给了我很多,不只是成长”。他说,十年主持路让他更加坚定一句话,“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2006年,是改变尼格买提人生轨迹的一年。
很多人认为尼格买提是从《挑战主持人》中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中央电视台。其实,事实并如此。尼格买提说,自己进入央视,源自“两条道”。
一是2006年,自己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央视通过招聘形式,吸纳新鲜血液。尼格买提参加考试,最终排名前三。而另外“一条道”则是央视要为王小丫的节目《开心辞典》挑选一个搭档,形式是“梦想新搭档”比赛。尼格买提说自己很幸运,他最终得到了这个机会。
“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是一张白纸,自己的同事都是主持界的老大哥、老大姐。”进入央视后,并没有立马就能融入这个环境中,尼格买提说,但经过无数次的主持晚会、直播和开闭幕式,经历了无数次的磨合、千锤百炼,和自己的强压,终于战胜了自己,正式地融入了央视主持的氛围中。
没过多久,尼格买提开始发现,自己的主持逐渐被许多套路包围。“套路本来是一个中性词,这几年以来,贬义越来越重,但凡有人套路一把,就会被人嗤之以鼻。”尼格买提认为,现在每天都在被有套路的世界包围,最可怕的不是套路中的陈词滥调,而是自认为浑然天成的套路,但全世界都在看着自己装。“我们的电视人,我们的电视节目,和未来的主持人和导演,需要直面越来越多的套路。”他希望可以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虽然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套路”。
在一次主持《开门大吉》时,尼格买提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不走寻常路、敢说敢做、富有朝气的自己不见了,而留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深深地把套路刻在自己的行为、对世界对人都不再有好奇心的尼格买提。他觉得事情非常可怕,这意味着主持这份工作成为了一种营生,而不再是热爱。“我好想改变,好想回去,想对未知充满好奇,想重新燃烧自己的激情。”面对镜头上方的红点,尼格买提说,“就是两个字,真诚。”
他认为,电视是创意的产业,一档70分钟的节目凝聚了很多电视人的心血,尤其是主持人。面对成千上万的主持人,尼格买提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些差不多的假睫毛和差不多的高跟鞋中一眼就看见自己,让观众了解自己、感知自己、喜欢自己,甚至爱上自己,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心结。“这一切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做主持人的我们,请你有点意思,请你与众不同,请你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从现在开始,敏感、好奇、坚定而脆弱”
2002年,正值高三的尼格买提参加了中学生电视节目主持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同年高考以全疆民考汉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主持与播音专业。
尼格买提清楚地记得,大学里,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真实”。他认为,除了真实地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外,其实还有很多鲜活的事物在等着自己。“很多事情你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但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地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尼格买提说,《开门大吉》是一个改变自己的节目,让自己发现了身上的价值,也看到了自己能够实现的无数个不可能,“它教会我一件事情,就是永远不要低估自己。”
起初《开门大吉》并不是指定由尼格买提主持,而他的任务就是录一集样片。“就在录样片的某一个瞬间,我就觉得,它就是我的节目。”尼格买提坚定地相信,《开门大吉》就是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节目。4年的时间,他遇到了太多的带着梦想来的选手和嘉宾。“当主持人一样,听别人的故事,能够让自己瞬间地长大,《开门大吉》让我学会了永远不要孤芳自赏。”他说,直到现在为止,自己都非常感谢《开门大吉》。
尼格买提回忆说,一次录制节目时,遇到一位年纪不大、却满头白发的妈妈,由于儿子欠了很多的钱,随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以后这位妈妈就只干一件事,揣着寻人启事满世界地找自己的儿子。节目现场这位妈妈还拿出了厚厚的一沓欠条,每一个欠条上面的钱都不多,除了找儿子之外,这位妈妈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儿子欠的钱全部还上了。“来到现场,她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妈妈把钱还清了,你可以回来了’。”尼格买提说,当所有人都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而全世界只有这位妈妈相信儿子还活着。这一瞬间让尼格买提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主持人。“我发现自己以前都是一个演员,所做的都是把导演给的台本说出来。我多希望自己是她的儿子,给她一个拥抱。”尼格买提说,自然地面对着这位妈妈,用纸巾慢慢地擦掉了她脸上的眼泪,“那一刻仿佛我就变成了她的儿子,她释放了,我自己也释放了。”
尼格买提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说:“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人字。”在那个时候自己才真正地意识到,什么叫做事先做人,他联想到做人是一个很虚幻的概念,但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做人就是放下自己的身段,和观众、嘉宾,和身边每一个人融为一体,“这是作为支持人最重要的一个技巧”。
“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就从现在开始,变得敏感、好奇、坚定而脆弱。”这是尼格买提从事主持以来最强烈的一种感受。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谈到2017年春晚,尼格买提说,“作为主持人,都希望站在舞台的中央,站在中心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件事情。”主持人最大的舞台和梦想就是央视春晚,曾经的他也一直都在期盼,自己如何才能够站在春晚舞台的中心。“难道跟导演套近乎?穿得更鲜亮一点?其实这些一点用都没有。”
尼格买提认为,主持人真正的气场就是肚子里有东西,眼睛里面不在意。“真想把自己历练好之后,不论是站在舞台的左边还是右边,甚至站在角落里,都不怕,因为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他说,自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也并非一步登天。
尼格买提和央视春晚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在广州做春晚的外景主持人,采访动物园里的长颈鹿和大象。虽然感觉当时特别傻,但那是尼格买提第一次出现在春晚的镜头中,“虽然时间短,但是自己开心极了。”第二年,尼格买提参加了春晚的开场节目,全场300多名主持人开场分批次唱歌,让他记忆特别深刻。
2014年,尼格买提又离春晚舞台近了一步,因为他遇到了哈文。“她是我的贵人,也是我们的领导,每次给我打电话,看到‘哈文’我就紧张得心跳加速。” 这一次哈文派尼格买提参与春晚语言类审查的主持,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春晚的节目。“春晚审查的主持人要比春晚主持人还要难。”第一次春晚节目审查主持结束后,哈文对尼格买提说了一句,“把以后的节目推了吧,你来主持春晚。”
“当听到我要上春晚的时候非常开心,高兴地几天晚上都没有睡着觉。”由于2015年春晚年设置了语言类的分会场,尼格买提被分在了小演播厅,“就当是大八次节目审查。”尼格买提笑着说。
经过3年的历练,2016年除夕夜,尼格买提终于走上了央视春晚的主舞台,这一次,不是分会场,是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
“十年前,我曾在这个演播大厅看到主持人串词,当时自己想什么时候可以登上舞台。”这一刻,尼格买提的梦想成真了,“终于梦想照进了现实”。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要及时地审视自己”
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参与了一期网络综艺节目《饭局的诱惑》,期间的表现让他觉得非常尴尬,“我所习惯的语言状态和节奏,完全无所适从,无法融入说话的风格,无法跟上节奏。”他说,一个电视主持人转战到网络综艺节目,其实有点难度,他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央视支持的“框架”,“有什么样的框,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一次节目让他顿悟,“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要及时地审视自己,看自己能否跟上时代、跟上节奏。我们要爬过电视综艺的墙,去外面看一看,感受一下外面的风是几级风,怎么吹的,是向哪个方向吹的。”
作为撒贝宁的好朋友,尼格买提特别佩服“小撒”。他认为“小撒”不仅能够主持央视风格,就连网络综艺也能够驾轻就熟。“在他身上能够看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他是未来主持人理想的发展方向。”他期待自己可以成为像撒贝宁一样的主持人。
尼格买提认为,主持人行业一开始只是一棵树苗,慢慢地长大并分叉,分为网络和电视,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一片嫩叶都希望能够从这个根吸收大地的养分,通过每一片小叶子,把阳光变成养分再输送回这个根。
(中国青年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