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被取缔的校园贷,正慢慢步入正轨

热点观察 2017-10-16 19:50:17 总第243期 放大 缩小

  近日的一则新闻,将聚光灯又打向了“校园贷”。据媒体报道,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涉嫌坑骗246名大学生办理贷款,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被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

  这起校园贷案件算是独具特色,是一起“校园贷”中介案件,也是一起个人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人利用QQ群、58同城、赶集网和大学生互相介绍等方式,散布招聘学生兼职广告,吸引大学生应聘,然后引导学生办理贷款。

  而王某某不仅可以得到网贷机构返点,还诱骗到学生借贷到的款项。2016年8月之后,他挥霍无度无法偿还,多名学生收到催款信息并举报。直到近日,王某某被刑拘。

  以上是社会人利用学生去贷款,这些学生不能识破骗局,为少许利润中计。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同时,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学生金融需要。

  高昂的费与利

  蚂蚁花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花呗、借呗瞄准的客户群体,更多的是淘宝体系的中小企业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群体,在这种以电商平台为背景的网络平台上是无法借到现金的。毕竟,像微信、支付宝的征信系统已经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对接,这对于目前在央行征信体系没有备案的大学生来说,从微信、支付宝上借钱,是比较难的。

  目前,被曝光的这些“校园贷”,并不是特指哪一些平台,而是这一类中以一般性消费信贷为主要目的,旨在跑马圈地,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来快速获客的平台。不同于银行、微信、支付宝这类平台,校园贷平台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收取服务费。记者尝试在某平台中借款500元,以限30天来算,到期还款519元(包含本金500+手续费10元+利息9元),这样换算下来,年化率达到45.6%。

  按照目前银监会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年化率超过36%的部分可以不还,但是这个前提是借款人去法院起诉。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去法院起诉的少之又少。在这个借款中,按照平台方所说,但看利息本身并不高,但是多余的利率部分,以手续费的形式呈现。这样,就避免了“高利息”的嫌疑。这样的操作方式,对于金融知识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讲,是有极大风险的。

  “变形”的价值观

  按照一些校园贷平台的初衷,是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和创业,但是这一初衷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走样。从助学贷款变成一般性消费贷款,让这些本来就没有金融概念和收入来源的大学生,陷入巨债的同时,也变相助长了不正常的价值观。

  在目前关于校园贷的报道中,大部分借款的学生,都是运用所借款项购买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承受的奢侈品。父母所给与的生活费不够支撑他们购买奢侈品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网络借贷。一位曾经从事过分期校园代理的大四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他进行分期贷款的同学大多数是一些喜欢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的同学。

  中山大学金融系一位教授评价称,从行业角度说,大学生的确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大学生为了提前消费或者做生意,甚至借钱炒股来贷款,这种贷款不但给自己增加压力,产生违约的话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偿失。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学生由于金融知识不够丰富,借了高利贷,最终利滚利,到了有些学生还不起的程度。这都是社会上不良的网贷机构通过虚假宣传引诱学生最终造成的现象。”

  一方面是校园贷低门槛、高利率,一方面是学生超前的消费意识和并不理性的消费观念,让校园贷最终成为“校园害”。

  “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我们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据我了解,不少银行已经开办了这项业务,像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同时,我们还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对于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赵建军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今年6月,银监会等三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对校园贷做了明确要求,即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市场当时就马上出现了变化,但还是很难斩断。

  据盈灿咨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23日,在全国62家涉及校园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已经有59家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有60%也就是37家选择直接关闭业务,还有22家平台放弃校园贷转战其他业务。

  以上能看出,在政策效应下,大部分互金企业已经放弃校园贷这块业务了。但除了已经放弃的,还是有一些从事校园贷的企业正在逐渐分化潜行。比如,其中有一家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公司值得关注,那就是乐信集团旗下的桔子理财。其在6月17日发布声明称,桔子理财将逐步停止学生消费金融资产供应,并将这部分债权推荐给指定的持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由银行审核后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乐信并没有打算放弃这块业务,面对9月的新规,乐信还与聚美进行了跨界。

  乐信校园贷藏身电商

  近期,聚美优品上线了一款网贷产品“颜值贷”,主打“现金借款、不等待,专为爱美的你提供的现金借款神器”。该产品还宣称:安全便捷、10秒审核两分到账,灵活还款、最高借30万,1000元借1天只用0.5元,日利率为0.05%(以实际借款利率为准)。

  而且陈欧为其代言“一亿鼓励金,新用户借款999元免息”,在参与的用户评论中有用户发现了学生的身影。据媒体报道,已经确认该名网友是广东某大学学生,在聚美优品上已借款999元。

  经仔细查看后,不难发现“颜值贷”提供的“分期乐服务协议”中多处条款涉及学生。也可以说,它专门为学生做了两条特别规定。比如1.9的条款:取现服务显示,用户为在校学生,则借款资金的消费仅用于学习及工作用途;还有一条4.11的条款:如用户为在校学生,则用户保证其根据协议进行借款的行为已获得父母等其他管理人的书面同意及担保,并知悉且授权平台或第三方查询使用用户第二还款方个人相关信息、向用户第二还款来源方核实相关情况。

  显然,这触犯了官方禁止私设校园贷的规定。聚美优品也回应,那是禁止令之前的合同,现已着手修改。重点是,这个颜值贷的背后合作方是乐信。

  颜值贷除聚美优品外,还有一个合作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分期乐(分期乐是乐信子品牌)。据分期乐相关人士表示,“颜值贷”其实是根据用户信用记录推出的一款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它是乐信金融科技能力与聚美优品消费场景合作,并匹配外部银行资金,面对聚美优品用户推出的一款产品。

  可见,校园贷还会钻电商合作的空子,在资格限制上放水。虽然见一个查一个,但需求不止,提供服务的企业就不会被消灭干净。最令人惊叹的还不是这种明面上能查到的bug,暗箱操作更胜一筹。

  校园贷很可能变身“二次贷”

  回想上面最开始提到的诈骗案例,一个社会身份的人,集结哄骗大学生集资。反过来想,他们还可以打着“让社会身份的人帮学生贷款”继续行骗。学生是一个相对更容易受骗的群体,先筛选出有需求的学生,或者成功诱发过度消费需求,再以私人名义帮忙借贷进行利诱,仍旧能按照之前校园贷利滚利的方式给学生下套,谋取暴利,口号都帮他们想好了——“你不能借校园贷,那我们帮你借钱”。

  举以上的例子是想说明,想骗取学生借钱除了光明正大的校园贷,还有很多暗箱操作的方式。可以通过与平台结合的方式为“上钩的学生”借贷,还能通过暗地里的操作继续利用“学生的过度消费欲望”赚钱。需求不停,校园贷不止。国家也考虑到这个方面,于是一些正规军入场了。

  正派入局

  回到个人借贷的初衷,是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是为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成就了许多人。可悲的是,现在校园贷负面频传的现状,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可喜的是,校园贷仿佛已经照见了黎明的曙光,经历过这些黎明前的黑暗,校园贷业务已经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了。

  “教育部明确表示不得私营校园贷业务”和“传统银行入局校园贷业务”,这两个拳头帮助国家机构将校园贷市场抄底接盘,至少将大规模的黑心校园贷参与者剔除了。至于残余者,只能靠不断完善的处罚法律法规和监督彻查机制去查处。

  早在5月中旬,中行、建行就纷纷推出校园贷产品。工行近期也正式入场校园贷。9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推出校园贷产品“大学生融e借”,该业务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杭州10个城市的15家高校开展试点,后续会陆续推广到更多高校。

  传统银行入局校园贷业务,不仅为学生贷款增设了一个入口,这也代表着我们老生常谈的“思想教育”有望落到实处。其实从本质上看,对传统银行来说,正规校园贷业务与中小微企业贷款一样,并没有多少利润可图。国有银行设置这项业务,自然不会像私营校园贷公司那样大力度去营销,这就给了校园贷市场缓冲的机会。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贷款。另一方面,在市场没有之前那么活跃的情况下,银行可以结合学校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借贷观念。

  希望经过各项整治,校园贷市场和大学生贷款思维都能得到矫正,最后经过涤荡,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校园贷需求。到时候,校园贷就能真正赢得光明和未来。当市场规则更完善、学生需求更合理之后,这样的个贷模式或许又会有更多的玩家加入。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