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严歌苓:我为什么写《芳华》

文化中国 2017-12-31 21:18:05 总第246期 放大 缩小

  对于写《芳华》的起因,严歌苓这样说:写《芳华》的起因,其实太自然了。《芳华》里的故事,就是她的一段青春经历,里面的人物有从小到大接触的战友们的影子。

  《芳华》终于上映了,票房瞬间过两亿元,有望成为冯小刚有史以来最好的片子,编剧严歌苓功不可没。

  严歌苓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身处一堆正当年华的年轻姑娘中,居然一点也不逊色,保持着挺拔的体态,腰肢纤细。隔得远,仅凭身材发型,你甚至根本不知道这几位女士之间隔着四十年的光阴距离。她1958年出生,很多同龄人都变成了老太太,但严歌苓给人第一眼时的第一反应是: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第二反应才想起她是个名人。这三十年,严歌苓堪称中国女作家里创作力最旺盛的人,也是影视剧被改编得最多的作家。她是真的有天分,别人写东西辛苦得要死,她可以每天写六千字,一两个月就能写出一本书,文字又好,思想又深遂。

  对于写《芳华》的起因,严歌苓这样说:写《芳华》的起因,其实太自然了。她从12岁到25岁都在军队里度过,从小跳舞,后来成了部队的创作员。《芳华》里的故事,就是她的一段青春经历,里面的人物有从小到大接触的战友们的影子。

  大概在四年前,冯小刚导演对严歌苓说:我们俩拍一个文工团的电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团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她说好啊。他讲了对这部电影的大致想法,严歌苓答应先写写看。关于她自己的故事、人物,这部小说一定要发自内心,才能写好。

  严歌苓想起关于战友的那些真实的事情,那些给她所谓的纳博科夫式灵感战栗的东西。她在文工团生活了10年,跳舞跳了8年,后来又当了5年创作员,这段时间,严歌苓和战友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练功在一起,朝夕相处。回忆起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景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所以,这部《芳华》可以说是最贴近严歌苓自己、最贴近她亲身经历的一部小说。

  写这个故事,严歌苓用了不同于过去常用的叙述手法和架构,书中有一个人讲述过去的事,这个人很像她自己,但她并不是严歌苓。严歌苓在美国读艺术硕士的时候,学过各种不同的小说形式,认为形式美和形式的独特,已经能让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所以,她采用了这样一个新的形式。

  读书的时候,曾有一位教授到严歌苓学校来教俄国和欧洲经典小说,他总是说:世界上出了成千上万的小说,你有理由认定你自己写的那本可以出吗?严歌苓常常想到这句话,可能一生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本《芳华》有诞生的理由。

  《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作者在叙述人和自己之间游离、变换,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占取了一个虚实之间的便宜,所以讲了大量的真话,也讲了很多对当年的一些战友,尤其是何小曼这样一个人物的忏悔,以及很多对青春里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反思。有很长时间,严歌苓一直在想,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现象,导致了4个女兵不同的命运。

  《芳华》的男主人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具有美德的人。一个英雄到底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爆发一个男性对女性的接触?恰恰是这样的接触改变了我们所有人命运的走向……

  这些思考就是严歌苓写这部小说的起因、过程。写完《芳华》以后,严歌苓跟冯小刚导演说:我把小说发给你,但可能这不是你想要的那个文工团的小说,虽然故事是发生在文工团里,但它也写到了人性的弱点。冯导看完后,非常喜欢,于是严歌苓帮他做了电影的编剧。在此之前,她已经很多年不编剧自己的小说了。

  《芳华》电影拍得非常美,现在看青春爱情片的观众们看后会觉得满足。那个时候的爱情是被禁锢的,男女之间的触碰也是被禁锢的,由于禁锢而产生的这种美真的非常动人,会让人感觉,原来任何情感,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带有一点哀愁的。

                          (编辑组稿/式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