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滴滴顺风车”,选择目的地,司机已接单。在万物联网的时代,一切轻而易举而又顺理成章。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开始也是结局。
本是高高兴兴回去参加亲戚的婚礼,未曾想红消香断于黑暗中的郊外。
5月10日,@平安郑州通报:5月6日凌晨,21岁的空姐李某珠在搭乘网约车途中遇害。凶手锁定为网约车司机,目前在逃,公安机关正全力抓捕。
迫于舆论压力,滴滴发表声明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配合警方开展侦查工作。10日晚间,滴滴对外高调悬赏百万捉拿真凶,并在11日宣布顺风车业务停业整改一周。
滴滴打车的优势在于网络资源的互通共享最大化利用让它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三方均可以从中或多或少获利。
尽管简单快捷,但是它真的让出行更美好了吗?
打开滴滴顺风车界面,会出现完善资料环节,设置了“年龄”和“行业”两个标签:“年龄”标签栏的引导语是“让司机更懂你”;“行业”的引导语是“遇见有趣的人”。
万物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惊讶地发现险情的预谋已久和不可避免,最直接原因是隐私的出卖,众目睽睽之下裸奔的我们成为用心险恶者的猎物。
不可否认,滴滴软件的出现成为跨时代的创新,加快了社会崛起的数字化进程。但是,汽车作为一个密闭空间,个人隐私作为大数据暴露在司机面前,司机就成为了掌握主动权的挑选者。大众处于“任人鱼肉”的被动状态,搭得好便是顺风车,搭得不好也可能成为犯罪现场。
梁漱溟老先生曾提及,生而为人要处理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内心。万物联网通过人与物关系的改变,拉近了人与人的情感联结。但是,人与内心呢?人的基本尊严呢?
李某被发现时已经遇害,下半身裸露,身上留有精斑。总计达二十多处刀痕,多集中在背部。
她的父亲接受采访时难掩悲痛,眼睛红肿:这是我们唯一的孩子。
她的同事只当又遇见一个猥琐的油腻男子而劝她快下车,也为没有预料到会演变成命案惶惶不安。
目前,天网恢恢,犯罪嫌疑人尸体已经被打捞出来并确认,但是他们所承受的伤害,他们被践踏的尊严又有谁来买单呢?
如花美眷在远郊的原野泣血,我们在屏幕前坐立不安,大数据时代没有“顺风车”,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猎物。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