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筹备许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涉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等珠三角9个城市,标志着“珠三角城市群”正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按照规划,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将基本形成,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角度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迫切必要性。以往中国依靠低成本土地、劳动力等大量要素投入和技术模仿、制造业融入全球制造链条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在既有全球化现状下遭遇严重挑战、市场各经济主体加杠杆空间逐渐减小、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今天已越来越不能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急需通过各类鼓励创新和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完成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特别指出要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在推进传统区域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调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将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颁布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协作,以便更好地让先进城市带动落后城市发展。规划还给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这四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进行了精准的定位。香港除了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发展外,还将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澳门将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州除了发展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外,还将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则将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不仅如此,规划还着力于加强2区9市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产业上的融合,增加城市间、产业间的融合程度,以形成合力抵御外部环境的潜在变化,增加大湾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综上,无论是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还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律、2区9市的发展现状来看,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都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中国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相关政策和产业融合未来的进一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在不远的将来有希望比肩全球一流湾区,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