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热点观察 2019-11-08 16:55:56 本刊记者 王云伟/ 文 总第267期 放大 缩小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主持论坛开幕式

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为主题的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近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著名企业代表和媒体机构100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和推动作用。

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  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主持论坛开幕式,艾学峰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达到2.42万亿元,增长7.6%;万元GDP能耗下降4.2%,水耗下降6%,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26微克/微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要求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的生活空间,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最前列,为可持续发展当好先锋,做好示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在致辞中表示,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压力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推进经济整体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仍然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在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等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特级航天员杨利伟在致辞中希望深圳市推动更多本土优势企业参加国家航天事业,促进更多载人航天科技更好服务深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轮值主席、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在演讲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既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脱胎换骨,又要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定好位。旧的动能接近尾声,而新的动能会推动变革。新动能就是绿色,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民生的需求、绿色生态产品和环境则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整体,绿色发展包括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产业结构、制度安排等各项内容,各项内容都可在低碳的程度上得到体现。在世界新一轮革命当中,绿色、云、智能制造是三大支柱,要充分理解低碳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含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等嘉宾做了主题演讲,进一步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强化城市智慧管理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深圳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

深圳大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深圳市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长,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这是8月29日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举行的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传出的消息。

在该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发布了《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市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长,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此外,深圳通过实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2030年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领先水平,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至17微克/立方米。

与会专家表示,40年间,深圳的人均GDP从200美元到了近3万美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10年前的100微克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得当,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可以同时达到的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表示,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需要系统化的改变,深圳恰恰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2018年,深圳市被国务院选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示范区”,其示范作用可以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超大城市,也可以影响国际、国内的立法。荷兰海牙市副市长阿伦德·修霍斯特认为,由于政府是非常大的消费者,政府的绿色采购可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如果让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政府其实有很多事情必须做。”

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通过对比低碳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的评估结果发现,低碳试点城市的综合平均得分比非试点城市高出5.15分。低碳试点城市在碳排放控制宏观领域、能源转型和低碳政策创新方面占较大优势,说明气候变化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城市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是基本低碳试点城市。例如,服务型城市中,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在前三位;综合型城市中,成都、重庆和福州分别排在前三位;工业型城市中,南昌、泉州和景德镇分别排在前三位;生态优先型城市中,桂林、黄山和南平分别排在前三位。

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揭晓

作为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众人关注的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在论坛上揭晓。中国武汉、中国郴州、日本京都、德国波恩四座城市获得先锋城市蓝天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德国未来天然气协会监事会主席、德国能源署首任署长斯蒂芬·科勒;韩国首尔市市长朴元淳等三人获得了卓越人物蓝天奖。

据记者了解,“蓝天奖”往届获奖项目目前基本得到了有效的产业化应用,成功探索了“联合国组织—政府—企业”这一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也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能源与环境产业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蓝天奖”将继续奖掖为人类绿色低碳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城市和个人,推动国际低碳发展合作。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的融合程度,以及市民对城市幸福感的评价等对比数据,最终在全球范围竞选城市中评定出获奖名单。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组委会主办。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系列切实的低碳行动,目前武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低碳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低碳理念融入其中,低碳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武汉市已成为国内低碳发展的先锋,低碳城市发展的引领。今年,武汉市又首创“个人减排赛事中和”的碳减排模式。结合201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色办赛理念,开发了“低碳军运”小程序,已吸引2万余市民参与。此外,在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实施“军运会碳中和行动伙伴”计划,打造“低碳商业流量池”,建立起绿色商业联盟雏形。郴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也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近年来,郴州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深化绿色低碳的社会共识,完善相应机制,将郴州建设成为了全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环表示,该奖目前在国际影响力较大,已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一个重要奖项,希望通过此奖项推动优质技术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推动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合作。

杜祥琬在获奖时表示,低碳绿色发展是全国发展的重要取向。推动绿色发展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并不容易,需要付出长期的、坚韧不拔的努力,真正推动低碳绿色发展需要依靠更多年轻朋友。

据悉,该奖是绿色低碳领域内的一项国际评选活动,旨在表彰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全球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城市、企业和个人。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项目获奖。在2018年,先锋城市蓝天奖由深圳、成都和法国里昂获得。

杨利伟:深圳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高度契合

在本届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深圳创新协调、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高度契合。

杨利伟表示,深圳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在短短十年间快速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持续保持经济社会高水平、有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表明了深圳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也为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说。

自1992年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一个空间实验室和一艘货运飞船,将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纯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的系列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全部既定任务。

“这也为第三个阶段中国人建设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透露,根据计划,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目前中国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全面启动。

当前,深圳正大力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杨利伟认为,这些密集的政策优势也将对深圳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产生更多的制度红利,推动深圳更多本土优势力量参与到国家航天事业中,促进更多载人航天科技更好地服务深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