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演绎新时代深圳速度 展现先行示范区担当 深圳20天建成千张床位应急院区

阳光城市 2020-03-10 15:48:27 王云伟 李森/文 总第272期 放大 缩小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右二)、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署长乔恒利(右一)、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党组书记姚亮(左一)等领导在施工现场视察。

这是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完美展现!这是先行示范区勇于担当的生动阐述!仅用20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旁边的一片荒坡地上,一座现代化、高水平的应急院区便火速建成,增加床位1000张,其中负压床位800张,ICU床16张……这是深圳疫情防控史、建筑史上最为绚丽多彩的一笔!

展现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据记者了解,应急院区建设时间特别紧、标准特别高、任务特别重。开工以来,90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战,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建设、科学化管理,按小时倒排工期,精密组织,投用500多台大型机械连续施工,仅用20天时间就圆满完成战平结合、临床和科研功能一体化的应急院区建设项目,刷新了深圳建设速度。项目坚持党建引领,各参建单位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党员冲在前、当先锋,让党旗在建设一线高高飘扬、党徽闪闪发亮。

2月24日,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到新建成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进行调研。王伟中来到院区接诊大厅、负压病房、ICU等地,详细了解院区设计、医疗设备调试、办公设施使用、项目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情况,亲切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建设者。

王伟中深切地说,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深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院区建设启动以来,参建各部门各单位与广大建设者用效率与时间赛跑、用激情与疫情较量,在未发生一例感染的前提下快速建成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应急院区,场景波澜壮阔、激动人心,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开战就是决战!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时间,全民动员,举国战疫。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深圳市委市政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基础上,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决定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规划,应急院区不仅为深圳服务,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疫情防控提供后备保障。与此同时,明确应急院区项目作为深圳市疫情防控的抢险救灾工程,确保20天内完成1000张床的病房建设任务,以应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需要。

“在20天内完成应急院区的建设任务,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开战就是决战!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1月28日凌晨接到建设任务后,将应急院区项目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战时思维和状态,迅速展开全署动员、全面部署、全速启动、全力以赴,坚决助力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日上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就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项目的建设模式和主要参建单位,应急院区项目建设指挥部也同时成立。作为总指挥长的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署长乔恒利、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党组书记姚亮,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让各项工作更加有力有序地展开。

1天完成设计方案,3天完成施工图

时间就是生命。应急院区项目指挥部成立、建设模式和主要参建单位初步确定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仅在1小时内就将设计人员召集齐全,并联络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第一时间给出了需求清单,快速配合设计师展开设计工作。与此同时,建设过北京小汤山医院的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派出的10人专家团队也到达现场。

在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沟通后,中元国际的专家组快速投入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绘制工作。仅用3天,中国中元专家组即完成了第一版施工图。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第一时间汇集多家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分段推进、同步实施,根据市场能够找到的材料设备推进设计,最终实现1天完成设计方案,3天完成施工图,又一次刷新“深圳速度”。

为能及时动工建设,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多管齐下,一边开展设计等工作,一边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块进行清理。由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总承包单位中建科工等紧急召集的200名工人于1月28日13时30分准时抵达项目现场,迅速展开清表工作。

按规划,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用地面积确定为约6.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约5.9万平方米,床位数1000张,其中负压床800张,建设工期为20天。应急院区不仅可以为深圳服务,还将为大湾区的疫情防控提供后备保障。

多部门同心协力,共筑战疫长城

20天建成一所1000张床位的应急院区,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疫情当前,各有关单位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迅速响应,通力合作,为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提供了保障。

疫情就是命令,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打响了与时间赛跑的发令枪。深圳市发改、公安、财政、规资、生态环境、住建、水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龙岗区政府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南方电网、广铁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等单位全程保障。

在接到应急院区建设任务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及时与深圳市财政局进行信息通报,向深圳市财政局申请资金储备。同时,快速与项目各专业组联系,同造价组一起,第一时间对项目设计、材料、人员等各项费用进行预估,并同步与市财政局进行沟通汇报,快速完成资金拨付。

与此同时,在防疫物资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急为工地调拨了口罩、消毒酒精等应急防疫物资,保障在“有防护”的情况下正常开工。

龙岗区委区政府、区规划部门也迅速部署,特事特办,为项目管理人员和工人联系、协调住宿。考虑到应急院区项目建设用地过于狭小,龙岗区委区政府紧急在项目两公里范围内找到两块空地,用于箱体的拼装。拼装完成的箱体再运送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有效节省了工程建设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急院区项目每天有大量的建筑材料与土方运输,为保证周边道路秩序,龙岗交警局在项目开工首日就将周边道路的路口开放,并迅速处理路边违停车辆,在施工场地周围各路口增派人手进行交通协调。

时近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单位都还没有正常复工,为确保应急院区项目迅速展开施工,深圳市住房建设局提前为应急院区项目办好开工的相关手续。

近万名建设者不间断施工,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

很快,原本寂静的地块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1月31日,应急院区项目正式动工开建。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开工首日就顺利完成场地清理平整、压实工程;次日,砂石进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展开;2月3日,勘察作业完成,两个打包箱的拼装场地落实,现场工作人员超过500人,机械设备超过100台,项目现场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2月4日,场地平整完成。2月6日,设计图纸完成。2月9日,总体完成60%,现场工人超过3000人,机械设备近300台。2月14日,所有2554套箱体全部就位,总体完成约78%,现场施工人员达6115人。2月19日,项目实现基本完工,现场施工人员达9696人。

20天时间,规划、设计、建成一座拥有千张床位的应急院区。市建筑工务署及各相关单位无惧任务急难险重,克服了工期短、假期休息及疫情防控期人员物资紧张、场地施工难度大等困难,毅然完成建设任务,不仅再现深圳速度,更展现了特区的担当!

出台十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施工全程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一边是20天内建成的命令,一边是大批建设者们在有限空间内集中施工,又一道难题摆在工务署面前——如何做好施工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与总承包单位中建科工、全过程咨询单位重庆赛迪克服困难,对正处于假期的工友和家属做解释工作,打消工友的担心和顾虑。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还出台《在建工程节后复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十大措施》(简称《十大措施》),强化在建工程疫情防控工作。

据记者了解,开工仅两天,就有2000多名工人赶赴现场开展作业。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每天组织相关单位对人员聚集的场所,工人、管理人员居住的酒店,以及每天接送工人往返的车辆进行消杀。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工人佩戴口罩。工人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第一时间将其送到医院检查,确诊核酸阴性、CT没有问题才能返工。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与总包单位、全过程咨询单位以及所有参建单位一道,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加强疫情、质量、安全、进度、廉洁、纪律管控。建设单位、咨询单位加密现场巡查,总包单位组织了100多人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现场监管团队,采取分区域、人盯人的方式,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现场管控,全面全过程严把入口关、教育关、就餐关、住宿关、通行关、现场关。整个施工过程,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无一人在施工过程中受伤。

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体制+智慧建造,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如何做到20天完成千张床位的医院建设,怎样保障工程质量,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哪些硬核技术?

“得益于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体制的优势,工务署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应急院区项目进行科学规划、高效整合、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尽管工期短短数日,为保障工程质量,当下建筑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装配式技术、BIM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等,都齐齐上阵。

工程管理上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设计先行,高效率协同采购和安装,有效解决传统工程模式中各环节的脱节、割裂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实施各方的优势。

“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结构、市政、机电、医疗气体等材料种类达300多种。项目开工时很多厂家都没有恢复生产,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利用多年来材料设备品牌库管理经验,迅速与战略合作伙伴和品牌库内的大型企业进行了沟通,快速完成350家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对接,协调厂家立即复产,确保材料设备的储备充足。”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在应急院区项目建设中,BIM、无人机等智慧建造技术也无一缺席。通过BIM技术提供信息载体,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控功能,项目自设计启动就展开了基于BIM的虚拟建造工作。建立3D模型对箱体拼装和安装进行工艺模拟,测算资源需求量,为施工组织及采购提供精准支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将标准化模块化钢结构箱体通过“搭积木”方式组拼,实现快速建造和调试,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应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获取全方位、无死角的现场高清图像,并实时传输至项目部,构建可视化的管控平台,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服务。

应急院区建设所使用的300多种材料,采用的都是最高标准的A+级材料。并且,医院的手术室、负压病房均采用了市面最先进的材料集成。

据悉,建成后的应急院区还同时备有检验室、血库、CT室、手术室(2个)、16个重症监护室,具备手术、检查、重症监护的能力,病人出现病情变化也无须转运。此外,还设有医生的休息区与办公区,床、家具、桌子全有,医护人员可以拎包入住。

除承担此次防疫防控工作外,应急院区还将成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后备院区,在医院病房紧张的情况下,收治住院病人。

用效率与时间赛跑,用激情与疫情较量,展现硬核深圳实力

20天建成一座拥有千张床位的应急医院,深圳建设速度再次刷新!这是用效率与时间赛跑,用激情与疫情较量。

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如何炼成?成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于坚持协调联动、统一指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成于各参建单位迅速响应、通力合作,近万名建设者全力以赴、昼夜奋战;成于努力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的同时,做好现场疫情防控;成于一座城市众志成城的战疫担当。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应急院区建设,为守护市民健康防线保驾护航,也将为疫情防控提供后备保障。

同疫情赛跑,与病魔较量,拼的是时效,拼的是应急体制机制,拼的更是城市治理能力。应急院区的建成,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深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应急院区建成的惊人速度背后,是硬核的深圳实力,是先行示范的实干作风,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