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影响下,2020体育产业有这些期待

体娱风云 2020-03-10 15:54:56 王梦/文 总第272期 放大 缩小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国内诸多行业遭遇寒冬。其中,正为“体育大年”2020年蓄势的中国体育产业,因线下聚集性强等特点,同样受到巨大冲击:体育零售门店停业,体育赛事大面积延期、易地甚至取消,春节周期的体育旅游消费停滞。

危中找机,新华体育采访后发现,尽管当前形势严峻,体育行业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对体育产业未来仍然很有信心。疫情期间,从业者意识到布局线上的重要性,疫情过后“健康、体育锻炼”重回大众视野,消费需求和动能都会增强,体育装备和器材行业将会受益,拉动进一步升级和创新。

从业者重视布局线上

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染性,侧重线下、聚集性较强的体育竞赛表演业率先踩了“刹车”,此外体育旅游、线下培训等没有预先进行线上布局的体育产业领域也是“重灾区”。通过此次危机,体育产业各行各业意识到布局线上的重要意义。

国内发展较成熟的运动鞋服企业,此次利用线上转型的已有成效,通过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社群运营的日常积累来应对疫情危机,并且探索出一条应对机制。

如果你此前有添加安踏线下门店的微信,疫情期间朋友圈里多半会看到店员们在积极的线上营业。主打运动鞋服的安踏集团疫情期间将业务重心转向线上,并创新营销模式,推出了“全员零售”项目,旗下超过3万名员工及经销商共同参与,从高管到基层员工纷纷化身微商。

面对疫情,李宁集团业务团队也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应对策略,制定多套预案,目前电商营业额正处于稳定恢复状态。

知名健身品牌Keep、户外装备品牌探路者等都加强了电商平台业务。主打线下体育培训的卓逸体育也开始探索线上培训教学业务。

而抗风险较弱的中小型体育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除了想办法压缩线下成本外,也都开始发力线上作为补救措施。

健身器材迎来销售上行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认识到了珍爱健康,积极运动的重要性。据新华社相关报道,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北京掀起新一轮体育健身高潮,羽毛球拍、牵珑球、跳绳器具等一些体育用品开始脱销。此次新冠肺炎期间,因为电商、快递渠道的崛起,健身器材产业的反弹和上行已经初见端倪。

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各项“宅消费”需求均大幅超过去年,其中健身训练、游戏设备的成交额均为去年同期的200%,东北和四川地区的人们在健身/瑜伽品类上消费增长最快。

春节后,消费者购买居家健身类器材持续高涨。节后第一周,京东平台哑铃成交额同比增长60%, 拉力器成交额同比增长109%,跳绳成交额同比增长56%,划船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34%,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150%,2月至今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6倍。健身平台keep电商也表示整体销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瑜伽垫、泡沫轴、健身手环等都卖的比较好。

“因为这次疫情的防控措施是让大家自行在家隔离,如何在相对非专业的空间里边实现健身运动,保持健康的习惯,就会对体育装备和器材,包括一些健身的互联网模式提供一些机会。”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对新华体育表示。

“如果政府未来社区体育设施、场地方面有更精准、普惠的设施完善的话,对于整个体育产业也会带来很强的推动作用。”王雪莉认为社区体育未来会是一个可以发力的场景。

未来大众健康消费动能增强

谈到此次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最大的机遇,很多从业者都提到了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不断激活的大众消费习惯和动能,将是未来体育产业受益的地方,也是行业未来的信心所在。

“对于每个人来讲,通过疫情认识到身体免疫力的保护、打造和增强的重要性,健康意识得到觉醒和提升。而真正来自大众的消费动机,通过这次疫情的也得到强化。而这些正是体育产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王雪莉表示。

成都居民苟瀚林因疫情在家隔离期间,通过短视频平台一直在关注健身方面的训练,最近,他手机里新安装了包括keep在内多款健身app,并通过网购入手了一台跑步机。“因为疫情影响,现在只能在家锻炼了。期待疫情过后可以在外面酣畅淋漓的跑一次步。”他告诉新华体育。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在政策的支撑下,即便受疫情影响,短期发展受挫,也不会改变其昂首向前的良好态势。

随着全国防控工作的落实、推进,北京等多地政府通过对受疫情影响的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等措施,让相关体育企业撑过暂时的“寒冬”。

“我们相信,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健康和运动的追求将会持续高涨,消费需求比过去更强劲。我们对未来市场潜力充满信心。”安踏集团执行董事吴永华也对行业表示乐观。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