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到,在这个一年中最美、硕果累累的季节,先行示范区深圳再启一年一度与“海”的约定。“中国海洋第一展”——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和深圳国际海洋周近日在深圳成功举办,让我们一起拥抱全球“蓝色伙伴”。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从南海之滨到世界共享,从经贸往来到各领域务实合作,展览面积、展商数量、境外品牌和嘉宾数等多项数据指标今年均创历届新高。着力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海博会、深圳海洋周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吸引力越来越强,影响度持续提升,不断汇聚双向奔赴的蓝色动能,奏响“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华章。
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海博会盛大启幕
11月23日,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启幕。本届海博会主题为“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同期启动深圳国际海洋周。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少勤,广东省副省长张少康,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庄少勤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新增长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7.2万亿元,同比增长5.8%,海洋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本次海博会的主题,是习近平主席“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理念在海洋合作领域的生动体现。海博会是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一平台,共同分享“蓝色技术”,培育“蓝色动能”,实现“蓝色增长”。自然资源部愿与各国朋友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少康表示,广东面向南海,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广东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度挖掘海洋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全领域、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为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覃伟中表示,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一步深化海洋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携手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共同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海博会展览面积11.2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5.25万平方米,刷新了历届海博会纪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658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报名线下参展,比上届海博会增长超过60%,线下展商数量创历届新高。境外参展商数量超过100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意大利、芬兰、瑞典、法国、荷兰、新加坡、德国、西班牙等国际展团参展。海博会期间还将举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和超过20场专业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嘉宾将围绕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运输、海洋文明、海洋合作治理等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海博会开幕当天,深圳国际海洋周活动同期启动,主题为“同一片海洋同一个梦想”。海洋周围绕“艺术海洋”“知识海洋”“味道海洋”“运动海洋”“休闲海洋”“生态海洋”6个板块,举办一系列近海、亲海、乐海、爱海的海洋文化公共活动,打造代表深圳海洋文化特色的独特名片。
为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注澎湃动能
11月23日,以“携手深蓝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深圳市海洋产业招商大会举行,现场共签约了13项合作协议,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深圳达成合作意向,为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注澎湃动能。深圳市副市长张礼卫出席活动并致辞。
据悉,202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9.7%;涉海企业近3万家,集聚了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深圳港集团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75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5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等正在加快建设。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深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落户单位代表进行发言。据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依托海洋大学的人才、技术、环境等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中国船舶集团深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则围绕智能船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工厂、水下作业装备、高精度控制、惯性测试与仿真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开发船舶建造多域实时安全智能管控系统。
大会现场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涵盖7项海洋产业合作以及6项金融合作,活动当天还举办了海洋产业合作启航仪式,将推动建立蓝色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深圳。
深企“黑科技”海博会吸人眼球,绽放璀璨光芒
11月23日,记者在位于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的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看到和了解到不少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科技。
当天,2023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如期召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表示,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取得不少新突破。近10年来,海洋能资金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支持了116个项目实施,涌现出数十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好的新技术、新装置,创造了多项“全国首次”。
记者在一号馆看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被搬到了中国海博会上,为深圳市民展现了“岸碳入海”等诸多“双碳”、环保高科技。
展台工作人员介绍,CCS示范工程具有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可将油田伴生的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捕集、脱水、压缩、回注到海底咸水层永久封存。我国这口回注井投产后,所在区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在开采油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将被采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实现长期、稳定封存。预计封存二氧化碳总量超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3800小时,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0000吨,相当于停开13000辆小汽车。
这家技术的生产基地就在深圳。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今年前7个月,南海东部油田累计实施节能降碳项目79个,在恩平15-1平台投用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海高栏终端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实现措施减碳量3.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植树28万棵,绿色低碳成效显著。
“现在用风制氢的技术已经应用在海洋领域了。”在淳华氢能展台,记者被几台白色的PEM水电解制氢系统装置所吸引。淳华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骆永光介绍,氢能可以把用不完的可再生风电等绿色能源储存起来,尤其在没有电网的情况下,在需要时能将氢能转变成电能。
据了解,目前全球水电解制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每年10万吨,未来几年内,全球水电解制氢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每年60万吨。到2050年全球氢能将在终端消费量中占所有能源的25%,可以减少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
探索培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降低新产品海洋试验成本、遴选契合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在23日举行的2023深圳市海洋产业招商大会上,《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围绕引导海洋经济主体集聚发展、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五大板块,提出25条具体扶持举措,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针对目前深圳海洋新兴领域市场主体不多、体量不大等特征,《若干措施》提出打好引培资助组合拳,促进海洋机构集聚,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海企业、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组织等在深设立分支机构和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新引进注册的海洋企业,按不超过综合经济贡献的5%予以三年累计最高150万元资助。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海洋领域科技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科技研发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60%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应用项目予以最高3000万元资助;并鼓励在海洋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载体。
针对成果转化、陆海融合以及产品试验等发展关键环节,《若干措施》中指出,对符合相关条件且在深圳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对在受认可的海上试验场、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试验活动,每家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的50%予以每年最高100万元资助。
《若干措施》中对推动陆海优势产业融合、鼓励获取海事技术认证许可、鼓励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示范以及增强海上交通运输发展能效等领域提出具体鼓励措施。
在人才领域,此次《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海洋领域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促进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积极建设涉海人才培养载体,支持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示范等项目建设海洋人才工作站。
此外,《若干措施》加大了对涉海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对支持立项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单个企业按实际贷款支付利息的70%予以每年不超过300万元贴息;同时,支持市场主体及社会资本设立海洋类产业基金,建立海洋产业项目库和涉海投融资项目遴选评估机制,加大对本地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凝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磅礴向心力
深圳是一座滨海城市、港口城市,也是科技创新城市、开放包容城市,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蕴藏着资源富矿。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正积极作为,也大有可为。2023中国海博会,1场高规格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和超20场专业论坛,吸引了全球政、商、学界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联合国、世贸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高层负责人,希腊、冰岛、挪威等重要海洋国家驻华大使,康士伯、马士基等世界500强涉海企业高管,美国、英国、丹麦、挪威、荷兰、印度、新加坡等国家海洋领域专家学者,以及10余位院士领衔的中国专家团队,“国际范儿”更足。他们解析新趋势、贡献新思路,必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海洋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海博会作为“中国海洋第一展”,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洋周是深圳现代海洋城市新名片。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海博会自2019年移师深圳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充分展示了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前沿成果,有效促进了国内外海洋经济领域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依托中国海博会创设的海洋周,于2022年首次举办,打造了一场兼具大众性、科普性、专业性的“海洋嘉年华”,掀起了全民亲海、爱海、近海热潮。
深圳国际海洋周是深圳“十四五”期间重点着墨的文化篇章。2019中国海博会上“雪龙2号”抵深开放,2000多名公众登船参观,掀起南极科考探索热潮;2020中国海博会“深海一号”“蛟龙号”“天鲲号”实船连续5天向公众开放,掀起“海洋科技风”;2022中国海博会“清研海试1”科学调查船、海监船市民开放活动,千余市民参与意犹未尽;2023深圳国际海洋周的海洋科普、海洋摄影展、海洋音乐会等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了海洋魅力活力。
共赢海洋发展新机遇,共创蓝色事业新未来
据记者了解,本届中国海博会,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的要求,融合了“博”与“专”两大特色,强化“商务交流”与“文化传播”两项功能,打造门类齐全、受众广泛、交易活跃的海洋领域国家级综合性展会。2023中国海博会与海洋周同频共振,在全市举办了六大主题百场活动,涵盖了吃、学、玩、乐、游等海洋特色体验,营造人海和谐的文化氛围,展现了滨海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此外,中国海博会今年首度与亚洲规模最大“ADEX亚洲潜水展”合作,打造“ADEX亚洲潜水嘉年华”。除了潜水高端设备、潜水摄影展、水下表演、潜水拍卖等精彩活动外,还举办了“ADEX亚洲潜水展系列论坛”。来自中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嘉宾纷纷分享水下摄影、公众珊瑚保育、科学潜水、“美人鱼”水下舞蹈、海洋探险、海岛旅游、全球潜水旅行目的地玩法等精彩有趣的话题,并为“生态海洋代言人”“深圳海洋公益宣传小天使”颁奖。
深圳将继续立足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化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协调组织动员更多国内外涉海机构,进一步投入到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文化发展中来,体验和收获城市“海”纳百川、向海而兴的前景和气象,共赢海洋发展新机遇,共创蓝色事业新未来。
风正好扬帆,奋楫逐未来。这场中国与世界的“海洋之约”,践行一以贯之的开放承诺,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将书写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蓝色伙伴关系”的崭新篇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